1996(4).
摘要:Ti-2Al-2.5Zr合金无缝管和带筋管Ti-2Al-2.5Zr(ПТ-7M)合金是单相α型钛合金,具有低强(相当于纯钛TA2)、高塑、耐蚀、可焊、抗氧化的特点,适于做薄壁管材。它可用于舰船、飞机、核反应堆等许多工况环境的管路系统。该材料在独联体国...
1996(4).
摘要:采用盐类熔剂对大体积Al-4.5wt%Cu合金进行净化处理,研究了熔剂净化对Al-4.5wt%Cu合金过冷及组织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粘性熔剂更能有效地去除合金中的异质核心,使合金获得较大的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合金的宏观组织由细小的等轴晶逐渐过渡到粗大的柱状晶,其临界转变过冷度为40℃;二次枝晶间距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其转变过冷度为50℃。
1996(4).
摘要:研究了几种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对不同状态的Zr-4合金板材泡疖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Zr-4合金抗疖状腐蚀性能;激光表面处理前Zr-4合金板材的状态(消除应力退火态、再结晶退火态、冷加工态)对激光表面处理后板材的疖状腐蚀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1996(4).
摘要:研究了热爆合成-热挤压法制得的TiNi合金棒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取的棒材具有用传统法——熔铸法生产TiNi合金的性能,证明了用该法制取TiNi型材的途径是可行的
1996(4):1-4.
摘要:综述了提高金属间化合物韧性的几种方法,其中包括改变晶体结构、微合金化、控制晶粒尺寸及形状、采用韧性纤维或粒子增强及控制亚结构等方法。同时也讨论了上述方法的局限性
1996(4):5-10.
摘要:Ta-10W、Ta-12W、Ta-13W和Ta-15W4种Ta-W二元合金经电子束熔炼,最终轧制成7.0mm和1.0mm厚的板材,并经再结晶热处理。室温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合金强度和硬度随W含量增加线性增长,合金延性随W含量增加下降不显著,意味着几种高W含量的Ta-W合金既有高强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合金强度与硬度之间亦有线性关系,遵从bcc金属的绝热固溶强化模型,但高W含量合金的实测硬度低于模型计算硬度值,说明合金仍可进行冷加工。在同样条件下,几种合金同纯Ta相比有均匀的显微组织,保证了合金有良好的韧性。对
1996(4):11-15.
摘要:采用高温淬火方法制备了Tc在27.4K至92.4K之间的一组不同氧含量的PMP(粉末熔融工艺)法YBCO超导体。通过对这些超导体样品的磁滞回线及不可逆线的研究发现,随着氧空位的增加,超导体的磁通钉扎力减小
1996(4):16-19.
摘要:钛的α相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DP)标定的实践表明,现有的方法,包括标准图表和计算机程序在标定时只能对h.c.p.结构晶体部分的SADP实现正确的标定。运用纯hkl法和根据h.c.p.结构衍射条件及二次衍射规律编制的分析用计算机程序,可实现h.c.p.结构晶体全部SADP的正确标定
1996(4):25-29.
摘要:借助SEM及EDAX、AES对某些TC11钛合金棒材机械性能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及冲击值低,显微硬度值高的拉伸和冲击断口上都呈现脆性解理断裂的断裂源,源区显微组织为条状α及空洞,且氧铝偏高。氧铝偏高造成α+β→β相变温度和再结晶温度升高,使加工变形中形成的条状α在随后的热处理中得不到改变,并导致拉伸、冲击时的脆性断裂
1996(4):30-33.
摘要: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径向温度梯度对熔化生长YBCO大块超导体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的径向温度梯度有利于抑制YBCO大块超导体的成核数,制得的样品具有扇形形貌,晶畴区少而大,样品具有高的磁悬浮力。负的径向温度梯度则不然,制得的样品无规则形貌,晶畴区多且小,磁悬浮力低。对上述结果从理论上给出了定性解释
1996(4):34-38.
摘要:研究了8#新锆合金的组织与耐蚀性能。在高压釜中进行了360,400℃和500℃的腐蚀试验。腐蚀结果表明,8#合金的抗均匀腐蚀性能和抗疖状腐蚀性能均优于Zr-4合金。在400℃、10.3MPa水蒸汽中腐蚀168天时,8#合金的增重为Zr-4合金的80%左右。500℃腐蚀200h后,8#合金仍未出现疖状腐蚀。TEM观察表明,α-Zr晶内及晶界上存在着许多Zr(FeCr)2的第二相粒子,其结构为六方结构
1996(4):39-43.
摘要:
1996(4):47-50.
摘要:评述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砷、锑、硒、碲、铊测定中应用的新近发展状况、指示反应体系及其条件,以及相应光度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干扰情况和测定范围等
1996(4):51-54.
摘要:介绍了钛合金双耳托板自锁螺母成型工艺和锁紧性能,并与合金钢弹性自锁螺母锁紧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