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
摘要:本刊书讯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现将由本社负责编辑出版的部分书刊公布如下,若有需者,请与本刊联系。1.1980年以来《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精装合订本,定价:杂志定价+20元/册;2.《难熔金属科学与工程———全国难熔金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届50元/册,第7届60元/册,第10届100元/册)3.《钛科学与工程———第6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研讨会文集》(1~3卷),定价:90元/套;4.《第5届国际钛会译文选》,定价:30元;5.《第2届中俄双边新材料新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定价:60元/册…
2003(1):1-4.
摘要:研究了W/Mo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及超硬效应,W/Mo纳米多层膜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并采用XRD、TEM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和硬度。结果表明,W/Mo纳米多层膜形成多晶外延生长的超晶格结构,界面共格畸变使W/Mo两调制层的晶面间距随调制周期的减小而相互接近,在多层膜中形成交变应力场,从而使薄膜得到强化。
2003(1):5-8.
摘要:发展正交结构的高压相β-TiO2可通过高能球磨锐钛矿TiO2而得到。高能机械球磨减小了颗粒尺寸,球磨40h后,发现样品存在2nm~4nm的类点状颗粒和10nm~35nm的类花瓣状颗粒。高能球磨改变了锐钛矿TiO2晶粒的晶格常数,该晶格畸变现象可能与晶界区行为相关。红外吸收峰随球磨而先“蓝移”后“红移”,该“蓝移”与“红移”与晶格常数a的变化紧密相关。另外发现随着球磨时间增长,TiO2的光催化效果变差。
2003(1):9-12.
摘要:研究了把高密度脉冲电流以外部瞬间能量和环境作功的形式注入到凝固过程中的高熔点2024铝合金熔体以细化其凝固组织,结果表明,高密度脉冲电流可以显著细化其凝固组织,讨论了高密度脉冲电流细化凝固组织的机理,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新问题。
2003(1):13-17.
摘要:由溅射速率方程和反应粒子输运方程得出了靶面化合物的覆盖度。所有方程都用反应室结构参数和宏观参数表示,文中还给出了溅射沉积TiN薄膜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实验数相吻合,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工艺优化的实施,属新的工程方法。
2003(1):18-22.
摘要:铝铅轴承合金带与具有不同厚度化合物层的热浸铝钢板通过热轧成功实现复合。复合界面结构分析表明:复合过程中形成两种界面,热浸铝钢板与铝铅合金带通过化合物界面结合与缺口界面结合的机制而复合,阐述了热浸时间,化合物层厚度,缺口界面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结合强度的影响,其中缺口界面分数是影响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强度与缺口界面之间呈线性关系,缺口界面分数随化合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73μm,转为下降。
2003(1):23-26.
摘要:通过研究搅拌强度,冷却速度对高铬铸铁流变铸造组织的影响及采用EMPA和EBSD技术研究小角晶界,晶粒簇丛的精细特征,发现冷却速度控制了枝晶臂所受扭矩大小与根部直径大小的比例,适当的冷却速度可促进形成头部大,根部小的枝晶臂的形成,从而加速枝晶臂的折断。聚集的小角晶界是扭折但未完全折断的细小枝晶臂在经熟化过程后形成的主干与枝晶臂的界面,晶粒簇丛是由许多被扭折的枝晶臂演变而成。
2003(1):27-31.
摘要:分别用恒电位阶跃法,恒电流放电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不同荷电状态和不同温度下MlNi3.75Co0.65Mn0.4Al0.2贮氢合金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并对各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MlN3.75Co0.65Mn0.4Al0.2贮气合金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荷电状态的Ml-Ni3.75Co0.65Mn0.4Al0.2,贮氢合金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电极中氢扩散的活化能为17.9kJ/mol~19.8kJ/mol。
2003(1):32-36.
摘要:探讨了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GDPSAT)溅射NiCrMoNb合金化层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静止空气中高温氧化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处理的TiAl由于TiO2为主的氧化层的剥落抗氧化性能较差,而TiAl-NiCrMoNb合金层由于形成了致密,晶粒细小的富Al2O3层而使TiAl抗氧化性能大大提高,合金层与基体之间存在互扩散,Ni,Cr,Mo,Nb的界面富集导致界面化学性质的很大改变。
2003(1):37-40.
摘要:采用硬度测试,金相显微观察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微量稀土Er对高纯铝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弥散分布的细小Al3Er质点对位错和亚晶界具有钉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再结晶,将高纯铝的再结晶温度提高50左右,同时还能显著细化再结晶晶粒,再结晶形核机制是亚晶聚合和亚昌长大双重机制。
2003(1):41-44.
摘要: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CuCr25(W),与Cr25(C)合金,研究不同合金元素W,C对CuCr触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和C能够显著细化Cr相晶粒,W对Cr相晶粒还有球化作用,同时对Cr相进行了强化,使合金整体性能得到提高,其中耐电压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2003(1):45-49.
摘要:研究了稳定β型钛合金ZT1(Ti-25V-15Cr)和ZT2(Ti-35V-15Cr)在450℃~650℃温区内氧化时的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500℃氧化时,合金氧化的主导因素是合金中钛元素的氧化;高于500℃氧化时,合金中的钒元素以钒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是合金氧化的控制因素。
2003(1):50-53.
摘要:采用草酸还原较高浓度HAuCl4溶液的方法,在PVP作保护的水溶液中,成功制备出了粒度平均为20nm~30nm且高度分散的金溶胶。分别讨论了金溶胶制备过程中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如:pH值,还原剂浓度,保护剂用量及其加入方式等对金粒度分布与形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较优条件为:适中搅拌,pH值为4~5,还原剂与溶液中金质量比3:1,PVP与金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343K可制得粒度为20nm的金胶体。把HAuCl4加入PVP与Na2CO4的混合液中是较好的加入方式。
2003(1):54-57.
摘要:介绍了陶瓷注射成型的1种新脱脂方法-超临界流体脱蜡。利用非极性分子有机物石蜡(PW)与极性分子有机物聚丙烯(PP)及少量硬脂酸(SA)组成有机粘合剂,在压力P=40MPa,温度T=58℃的超临界CO2流体中脱脂2h,石蜡萃取率大于80%,该方法可使陶瓷注射成型脱脂时间大大减少,脱脂过程缩短到通常脱脂的1/10。另外超临界流体脱蜡明显克服了传统热脱脂的变形,开裂等各种缺陷。
2003(1):58-62.
摘要:研究了应用于6T51发射管中的碳化La2O3-Mo阴极的制作工艺及电子发射性能,在碳化钍钨阴极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La2O3-Mo阴极的碳化以及碳化La2O3-Mo阴极6T51管的去气和阴极激活。对比碳化钍钨阴极,分析了碳化La2O3-Mo阴极6T51管的发射能力,认为目前碳化La2O3-Mo阴极研究的发射量最高水平只达到钝钨阴极的下限值,还不具备取代碳化Th-W阴极的条件,由于碳化Th-W阴极6T51管设计时所选取的阴极发射能力富余量相当大,经过严格的去气,老练处理,碳化La2O3-Mo阴极基本上满足6T51测试的要求,但其发射稳定性不好,发射寿命也不容易掌握,论述了La元素消耗或碳化层消耗是两个影响碳化La2O3-Mo阴极发射稳定性的因素。
2003(1):63-66.
摘要:研究了采用CaO坩埚真空感应熔炼镍基高温合金过程中脱氢与脱硫行为,发现只用CaO坩埚不能脱硫;结合坩埚壁的XRD分析结果讨论了CaO坩埚脱硫机理,加Al对脱氮有促进作用,对脱硫具有重要作用,加Ti对脱氮有明显不利影响,提高熔炼时真空度是促进脱氮的有力措施。
2003(1):67-69.
摘要:用设计的循环Ar^ 轰击-磁控溅射离子镀法在U表面上镀Ti,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湿热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其表面,剖面形貌,镀层的组成与结构,膜基界面特征,以及耐湿热腐蚀性能。结果表明,U上循环Ar^ 轰击-磁控溅射离子镀Ti层结晶致密,晶粒细化,镀层由表及里分别由TiO2/TiO/Ti构成,镀层厚度≥4μm时,其试样的耐湿热腐蚀性能较之金属U来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003(1):70-72.
摘要:利用粉末烧结理论对比分析了机械合金化(MA)和高温自蔓延(SHS)合成的MoSi2粉末的烧结性能,并阐明了原因。结果表明,二者合成粉末的烧结性能存在较大差别。机械合金化法比高温自蔓延法至少降低了MoSi2的烧结温度的250℃,机械合金化MoSi2粉末细、晶粒缺陷密度大,具有较高的活性,其烧结表观活化能仅为高温自蔓延粉末的37%,起到了显著的机械活化烧结作用。实际中采用SHS 球磨的工艺有利于在较低烧结温度获得较致密的MoSi2材料。
2003(1):73-75.
摘要:介绍了一个液氮冷却脉冲磁体系统,用于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的直接测量。该磁体系统使用了相对小的脉冲电源(22kW),其脉冲间隔设为5档(1,2,3,4,4,5s)。螺纹管孔径为20mm,实验测得该磁体系统能稳定工作到2.232T(在180A电流时),在螺线管中心直径为10mm的实验空间内,磁场的理论计算得到均匀度小于1%,满足了磁性材料磁热效应测试的需要。
2003(1):76-79.
摘要:拟定了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铜合金、铝合金及碳素钢中微量钛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从机理上探讨和用实验证明了用热解石墨涂层管比碳化锆涂层处理石墨管,碳化钽涂层处理石墨管,平台石墨管及标准石墨管测定钛时的灵敏度要高,比较了4种有机试剂对测定钛的效应,提高灰化温度可以消除Fe,Al,Cu的基体干扰,且不影响钛的测定。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