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5):321-325.
摘要:综述了堆内辐照对锆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概况,浅析了堆内辐照损伤的机理,并重点探讨了主要的堆内辐照源——中子辐照对锆合金微观结构与氧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堆外离子轰击模拟堆内中子辐照研究方法的进展概况,并就离子轰击实验参量的选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2003(5):325-325.
摘要:不论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都在开展有关“超导电性应用基础技术研发”和以应用开发为目标的“超导材料和装置研发”的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4个方面:(1)超导块材;(2)第2代导体;(3)超导装置;(4)超导电性应用基础。超导块材的发展YBCO已成为主要的块材,同时研究用Nd,Sm,Gd等替代Y。GdBCO的捕获磁场已达到3T,为YBCO的3倍。其技术关键在于,通过对超导块材进行真空环氧树脂浸渍,机械强度提高到了100MPa。环氧树脂浸渍YBCO超导块材的捕获磁场在30K下已达到15T。为此超导块材的性能已达到实用的水平,飞轮储能系统和高效磁分离系统有了真正的…
2003(5):326-329.
摘要:利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方法,对1420铝锂合金特深模锻件反挤成形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FEM分析,获得了1420铝锂合金反挤成形时载荷与位移的关系以及工件上的内应力、应变、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分布信息。所得结果对工艺制度的制定和模具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
2003(5):330-334.
摘要:提出了一种送粉激光熔覆中熔覆层表面形状及厚度的计算模型。将熔覆过程中固相区、两相区和液相区作为一连续介质,用非稳态固液相变统一模型来描述其流场与温度场,并采用固定网格移动坐标来处理带移动热源的流动与传热问题。能量方程用显焓表示,有关潜热的非稳态项与对流项均做为其源项处理。用Lambert—Beer定理和米氏理论计算粉末流与激光光束的相互作用,使模拟适用于送粉浓度较大的情形。数值模拟程序是在流体动力学软件PHOENICS基础上,通过添加源项、边界条件、熔覆层轨迹计算以及激光束和粉末流相互作用等相应模块实现。对钢基底上熔覆钴基合金Stellite6进行模拟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2003(5):335-338.
摘要:系统研究了加载方式(静载荷、循环载荷、动载荷)对Si3N4陶瓷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加载方式不同,材料的应力腐蚀指数n亦不相同,其中,静载下n最大,动载荷次之,循环载荷下n最小,并分析了循环载荷及动载荷对材料造成的附加损伤。
2003(5):339-343.
摘要:在工作气压为0.80Pa的氧氩气混合气氛下,改变氧与氩的流量比(O2/Ar:0.10,0.20,0.30),在预先镀10nm左右SiO2的普通玻璃基片上用直流(D.C.)磁控溅射法制备了300nm左右的TiO2薄膜试样。离线在500℃、氧气氛下对试样热处理2h。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研究了试样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元素组成、离子状态和物相组成,用接触角分析仪测试了试样在紫外光(UV)照射后的水润湿角。
2003(5):344-347.
摘要:采用悬浮真空熔炼和800℃,168h真空退火方法制备了含稀土Sm的FeSi2基金属硅化物,并对其晶体结构、See-beck系数、电阻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发现,名义组成为Fe0.6Sm0.4Si2的试样的热电功率因子从室温时的0.26×10-4W·m-1K-2随温度上升到500℃时的1.6×10-4W·m-1K-2,比不含Sm或含Sm量很少的对比试样高一个数量级左右。其原因被认为是由于Sm的外层4f电子的贡献。
徐丽娜 , 周凯常 , 翟亚 , 张雪云 , 欧丹林 , 刘春平 , 顾宁 , 张海黔 , 刘举正
2003(5):348-351.
摘要:基于溶液/氧化铝界面的自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了金属镍在氧化铝粉末表面上的快速化学沉积,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表面包覆镍层的微粉产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剖面金相显微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综合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及结构。镍金属壳层由纳米级大小的晶体镍颗粒组成,厚度为2μm左右。镍包氧化铝产物具有类似于金属镍的导电性和磁学特性,其压片电阻率近似为零;饱和磁化强度(Ms)为39.6A·m2·kg-1,剩余磁化强度(Mr)6.0A·m2·kg-1,矫顽力(Hc)为6336A/m。
2003(5):351-351.
摘要:随着世界对超导材料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内超导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一个新的经济实体———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6日在西安市正式创建,其注册资本12200万元。该公司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是继美国后国际上第二家生产超导铌钛锭棒的重要基地,是一家可以与国际著名超导公司相媲美,有影响力的超导产业龙头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22亿元,将建成年产150tNbTi锭棒及50tNbTi/Cu超导线的生产能力,2年内形成一个年收入2亿元,利税7000万元的高科技产业;二期将再投资1亿元,建立年产300tNbTi线材和100tNb3Sn线材,…
2003(5):352-356.
摘要: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Mullite/Al—Cu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用硬度测试(HB)、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了温度和溶质原子浓度对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具有相似的时效硬化曲线及相同的时效析出序列,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峰值硬度降低、析出过程加快;溶质浓度升高,峰值硬度升高、析出过程同样得到加快;纤维除了能明显提高Al—Cu合金的时效硬度外,还能加速其时效析出过程,但对GP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θ相的析出影响不大。
2003(5):357-360.
摘要:从2个浸入式浇口同时浇注Sn和Sn Pb2种金属液,通过在结晶器外侧施加直流电磁场,控制结晶器内金属液的混流,得到了Sn和Sn Pb复层铸坯。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电磁力在结晶器一定高度范围内对速度ν起作用,且在不同的高度,磁场对速度ν的制约也是不同的;当B=0.2T左右时,浇道出口速度可以很快地减小,使射流程度降低,达到理想的制动效果。因此,磁感应强度值应大于0.2T。
2003(5):360-360.
摘要:最近,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X.Z.Liao等用TEM详细研究了用热等静压方法在MgB2线中引入的缺陷的结构。因为新发现的MgB2超导体具有39K的超导转变温度,具有大的相干长度,较小的各向异性,低的制作成本等很多优点,使得它有可能在4K~30K温度范围,0T~12T磁场下的一些应用中替代低温超导体或Bi系高温超导材料。为了实际应用MgB2超导体,必须使制备的MgB2超导体在高磁场下具有高的临界电流密度,为此必须增加MgB2超导体中的钉扎中心。多种晶体学缺陷,如位错网、堆垛层错、晶界、非超导相等都可作为超导体中有效的磁通钉扎中心。在高Tc…
2003(5):361-363.
摘要:研究了真空退火对TbCo薄膜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从溅射态的非晶薄膜转化为退火态的微晶薄膜,并以(100)面择优取向,其c轴平行于基片。在真空退火不改变TbCo薄膜的成分的条件下,发现TbCo薄膜从溅射态的垂直磁化膜转化为退火态的面内膜。
2003(5):363-363.
摘要:目前,MgB_2超导体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临界温度Tc;不可逆场Hirr;临界电流密度Jc和磁场的关系。尽管Nb基A-15型超导体和MgB2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有很大不同,但是在钉扎机制以及受钉扎机制所制约的Jc和磁场的关系方面,这2种超导体非常相似。在具有高密度缺陷的MgB2薄膜中,Jc和磁场的关系曲线具有一个很高的平台,这说明如果进一步引入纳米尺寸的缺陷,从原理上讲还可以进一步提高MgB2涂层导体的性能,甚至可能超过Nb3Sn。Nb3Sn和MgB2超导体的临界电流数据在10T几乎重合,这说明MgB2超导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英国剑…
2003(5):364-366.
摘要: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3.4Si0.4V0.6O4-xLi2O(x=0.00-0.50)复合物。并应用DTA,XRD,SEM及AC阻抗技术等对该系列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第二相Li2O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于产物中,与基质相比,第二相的加入使烧结体的烧结温度降低,致密度增加,离子电导率增大。
2003(5):367-371.
摘要:以Ti14Si6Ni80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BT9钛合金表面制得以金属硅化物Ti5Si3为增强相、以金属间化合物NiTi为基体的快速凝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涂层,分析了该涂层的显微组织,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其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硬度高、组织致密、与基材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涂层具有优异耐磨性的主要原因是作为耐磨增强相的金属硅化物Ti5Si3具有高硬高耐磨的特性,在涂层中起到了抗磨骨干作用,同时作为涂层基体的金属间化合物NiTi由于具有极强的原子结合键及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特性,本身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在摩擦过程中对耐磨增强相Ti5Si3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
2003(5):371-371.
摘要:超导装置的研发近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作为超导电子装置的单磁通量子装置(SFQ)。该装置利用小型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拥有的量子化磁通,其特征是运行速度高达1微微秒(10-12s)(比半导体器件快100倍),而功率损耗仅为1nW(为半导体装置的1/100),一旦能实现集成化,就可以做成超导运行装置。用低温超导体Nb做的装置,已能集成1万个装置,基于将来的发展,不难集成10万个装置。虽然超高速运行装置的可能性很大,但必须运行在4.2K下,这就限制了在某些大型装备上的应用。另一方面,用YBCO的SFQ装置可能用在30K,可指望应用于测量和通信上,但其构成的…
2003(5):372-374.
摘要:研究了多向反复锻造对7075铝合金显微组织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经多向反复热锻,7075铝合金的晶粒尺寸可以减小到2μm以下,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淬火时效后,在强度与常规状态相当的情况下,拉伸伸长率可达18%。
2003(5):375-378.
摘要:选择了1种SiO2-MgO-Al2O3-K2O-CaO-P2O5-F体系玻璃成分,制备了不同ZnO添加量的齿科渗透陶瓷用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结果表明,添加9%的ZnO,可使母玻璃的熔化澄清温度降至1300℃,降低了干压成型的纳米α—氧化铝多孔坯体的玻璃渗透温度;晶化后的微晶玻璃呈现出独特的球状组织特征,析出相主要为云母、氟磷灰石、假蓝宝石和辉石相等。该体系微晶玻璃兼具良好的切削性能和较高的抗弯强度。
张希艳 柏朝晖 关欣 王晓春 王伟忠 孙宏志 曹志峰 杜锦秀 郭瑜
2003(5):379-382.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掺稀土离子Eu^2 和Dy^3 的铝酸锶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XRD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铝酸盐具备SrAl2O4的晶体结构。SrAl2O4:Eu^2 ,Dy^3 发光材料的发光光谱是中心位于520nm的带状谱,激发峰波长范围位于300nm~500nm,发光余辉可持续12h以上。研究了SrAl2O4:Eu^2 ,Dy^3 发光材料的耐温性和耐水性,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发光亮度下降;水浸使发光材料与水反应生成水化物,使发光性能下降。
2003(5):383-386.
摘要:通过让氢气流经氘化钯床,在床出口端间隔取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室温(~22℃)下钯床排代回收和装载氘的性能。结果表明,气—固相间的氢、氘交换过程可以采用塔板模型进行描述;22℃下钯具有较大的氢同位素交换速率,氢(氘)的排代流速为1.8L/min时,回收率为80%的氘纯度可以达到99%,排代气量为钯床吸氢量的3.0倍时,氘的装载纯度可以达到99%。
2003(5):386-386.
摘要:从发现具有39K超导转变温度的MgB2超导体至今,在制做各种类型MgB2实用导体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在提高各种金属外壳MgB2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方面的研究更引人注目。过去已报道过的实验表明,MgB2超导线在4K~30K具有105A/cm2~106A/cm2数量级的相当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在磁场中也有尚佳表现。但是,所报道的实验结果几乎都是在几厘米长的短样品上获得的。回顾Bi系高Tc超导体,发现它之后没几个月就报道了高临界电流密度长线的实验结果。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制做长MgB2超导线的困难。要想使MgB2超导线有大尺寸的实际应用,必须制做出长线…
2003(5):387-389.
摘要:就Gd5Si2Ge2化合物的激光熔覆成形工艺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Gd5Si2Ge2在Gd基体上可以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在最小厚度不小于1mm的基板上,控制激光参数可以使熔覆层的稀释度保持在10%左右。
2003(5):390-393.
摘要:采用变截面薄板试样,研究了4种氢含量对2种新型钛合金强度和塑性的影响。发现氢对Ti—2Al—2.5Zr强度的影响不大,却能较大幅度地提高Ti—4Al—2V的强度,增幅可达16%左右。氢含量升高使2种钛合金的断面收缩率下降:α β两相钛合金的氢脆敏感性在氢含量大于150μg/g后大于单相的α钛合金。认为钛合金氢致硬化主要来源于固溶的原子氢,而钛合金的氢脆主要来源于晶界析出的氢化物。
2003(5):394-397.
摘要:以Cr-Si-Ni高纯预合金化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表面上制得了以金属硅化物Cr3Si为增强相、以复杂多元金属硅化物Cr-Ni-Si为基体的快速凝固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冶金涂层,分析了该涂层的显微组织,在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其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r3Si金属硅化物的体积分数对激光熔敷Cr2Ni3Si/Cr3Si复合材料涂层的硬度和高温耐磨性有显著影响。由于涂层中硬质耐磨相Cr3Si的抗磨骨干作用,在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该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2003(5):398-400.
摘要:按照临床上对外科植入材料的要求和现有医用钛合金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新合金设计的原则。确定了新合金添加合金化元素为Zr,Nb,Ta,合金的名义成分为Ti-12.5Zr-2.5Nb-2.5Ta,对新合金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与机械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医用钛合金,满足了设计原则中对机械性能的要求。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