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3(10):1009-1012.
摘要:介绍了Mo,Ta,W药型罩材料的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弹道试验。结果表明,Mo,Ta,W,贫铀合金的侵彻性能均较传统Cu药型罩材料有很大的提高,完全可替代Cu材并满足现代武器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难熔金属药型罩材料的研发方向。
2004, 33(10):1013-1017.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多孔钛样品,孔隙率约为40%,最大孔径为240μm。经过NaOH溶液、热处理后,多孔钛再在Na2HPO4溶液和饱和Ca(OH)2溶液中分别浸泡进行预钙化处理。未经预钙化处理的样品在SBF中浸泡,形成表面磷灰石涂层约需28d的时间。经过预钙化的样品在SBF中浸泡只需4d,这说明预钙化过程大大提高了多孔钛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机理为:预钙化过程中样品表面的钛酸钠水解,形成带负电的Ti-OH基团,使Ca^2 离子吸附到表面。在SBF中浸泡时,表面附近在短时间内达到钙一磷过饱和。且Ca^2 离子增大表面附近的DH值,Ca^2 离子和PO4^3-离子、OH^-离子的活度积增大,刺激了磷灰石成核并形成涂层。除碱热处理并预钙化的样品外,其余样品表面磷灰石的Ca/P原子比均小于人体自然骨的Ca/P原子比。涂层的结晶细小而薄,不破坏多孔钛的孔隙结构。
2004, 33(10):1018-1022.
摘要:为了研究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的成骨细胞在碱热处理的涂层磷灰石钛表面的分化增殖,将钛片经过碱热处理后,浸泡于与类似体液的环境进行表面磷灰石涂层。应用骨髓成骨细胞作为实验工具,观察体外细胞在处理的涂层钛片上的生长,碱性磷酸酶以及降钙素的分泌。在早期,有磷灰石涂层的钛片成骨细胞黏附高于对照组;在晚期,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降钙素的表达,磷灰石涂层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碱热处理的磷灰石涂层钛能够促进成骨细胞黏附,有利于细胞向成骨分化。
2004, 33(10):1023-1028.
摘要:用固相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多晶体材料La2/3Ca1/3MnO3(LCMO),La2/3(Ca0.5Ba0.5)1/3MnO3(LCBMO)、La2,3Ba1/3MnO3(LBMO),La2/3(Sr0.5Ba0.5)1/3MnO3(LSBMO)和La2/3Sr1/3MnO3(LSMO),测量了它们在77K~800K的电阻和磁电阻特性。实验发现,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制备出的CMR材料有强烈的相界效应,在低温下有大的磁电阻,且在Tc附近存在明显的从金属态向半导体态的转变:用自旋极化电子隧道效应和靠近居里点逾渗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电阻和磁电阻行为:用非绝热小极化子跃迁模型对高温的电阻特性进行拟合处理,得到了激活能;同时发现退火处理对样品的电阻率有重要的影响。
2004, 33(10):1029-1032.
摘要:为深入研究激光熔覆反应合成TiCp/Al复合材料过程,数值计算该过程的温度场和流场时需将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热纳入计算。因此本文采用在试样扫描过程中突然停止激光发射的办法,得到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组织,进而判断出各阶段所发生的反应;利用差热分析法(DTA)和热力学计算法确定反应热焓值。研究表明:激光熔覆条件下Al-Ti-C粉料层中合成反应的过程为:先发生3Al Ti→Al3Ti反应,再发生Al3Ti C→TiC Al反应。3Al Ti→Al3Ti的反应热为146.63kJ/mol,Al3Ti C→TiC Al的反应热为38.60kJ/mol。该反应热焓值可用于温度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
2004, 33(10):1033-1036.
摘要:在SmCo/Cr薄膜中,Cr底层的取向结构对薄膜的磁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设计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L9(3^4),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Cr底层的溅射参数对SmCo/Cr薄膜矫顽力的影响。用较少的实验得到Cr底层的最佳实验条件:靶基距为4cm,功率为50w,溅射气压为0.5Pa,溅射时间为9min。并发现了靶基距、功率和溅射气压对薄膜矫顽力的影响较大,其中靶基距是薄膜矫顽力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而溅射时间在所取的水平上对薄膜矫顽力的影响最小。本实验设计可达到95%的置信度。
2004, 33(10):1037-1040.
摘要:C/C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影响因素繁多,而效率极低,造成C/C复合材料的生产周期极长、制造成本极高。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及遗传算法,以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作为网络训练的虚拟样本,建立了C/C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预测系统,利用该系统挖掘得到了等温CVI工艺主要影响因素,如沉积温度,前驱气体组份比与流速等,对制件密度的作用规律,为CVI工艺的综合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CVI工艺的设计水平,以期达到降低C/C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的目的。
2004, 33(10):1041-1044.
摘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Ti-10V-2Fe-3Al合金机械性能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固溶温度、时效温度等热加工工艺参数和热处理制度。模型的输出为钛合金最重要的5个机械性能指标,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断裂韧性。与传统回归拟合公式相比,该模型具有容错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该模型可以预测Ti-10V-2Fe-3Al合金在不同热加工工艺参数和热处理制度下的机械性能,也可以用于优化热加工参数和热处理制度。
张中武 , 周敬恩 , 席生岐 , 李鹏亮 , 张文兴 , 冉广
2004, 33(10):1045-1048.
摘要:W,Ni,Fe粉末按照91.16W6.56Ni2.28Fe的成分配比进行机械合金化(MA)。用XRD确定物相,用TEM(JEM-2000CX型)观察微观形貌和显微结构。并对机械合金化粉末的物相、颗粒尺寸、晶格畸变作了分析讨论。MA可以使W-Ni-Fe系形成纳米晶超饱和固溶体和非晶。参照Miedema半经验理论模型,计算了该合金系的相变驱动力,热力学分析指出该合金系不存在发生非晶化反应的化学驱动力。应用固态反应模型解释了MA过程非晶形成的热力学可能性,在MA过程中,非晶的形成并不绝对要求体系ΔHmix<<0和DB>>DA
2004, 33(10):1049-1051.
摘要:含锶羟基磷灰石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采用湿法合成含锶羟基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分别在300℃,600℃,900℃热处理。用Rigaku D/max-3C型X射线衍射仪(XRD),PE1760.X傅氏红外光谱仪(IR)和X射线散射能谱(EDX)分析粉样和片样的成分,用S-2700扫描电镜(SEM)观察形貌。结果表明:锶使羟基磷灰石的晶面间距变大,热稳定性变差,900℃热处理分解出β-Ca3(PO4)2和CaO2含锶羟基磷灰石的OH^-红外吸收峰弱于羟基磷灰石,但两者的Off和PO4^3-峰位置接近;含锶羟基磷灰石在模拟体液中的溶解.再结晶过程强于羟基磷灰石。
2004, 33(10):1052-1055.
摘要: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加热伸长、冷却收缩和加热收缩、冷却伸长2种TiNiCu双向记忆效应弹簧训练过程中相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前升温时,DSC曲线表现出吸热峰由多个小峰组成,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峰的个数减少,具有稳定双向记忆效应的试样中,升温时只出现1个锐利的峰。这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特定取向的位错,产生一定的应力场,使得马氏体变体的取向比较一致,相变点基本相同所导致。并由于位错的引入,引起相变点As和Af下降。
2004, 33(10):1055-1055.
摘要:2000年及2002年,本社受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委托连续承办了2届“材料信息资源论坛”,该论坛在大家积极支持和参与下,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鉴于此,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决定在“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会期:2004年11月22日-26日)”期间继续举办该论坛,论坛主题为中外平面媒体及网络材料信息资源状况及对比,中外
2004, 33(10):1056-1060.
摘要:提出了粉末注射成形冷凝蒸气脱脂新方法,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考查了脱脂温度、时间对粘结剂脱除率的影响。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粉末注射成形平板试样、球形试样和圆棒试样冷凝蒸气脱脂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1种图形解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脱脂效率高,脱脂坯强度大。利用所建立的机理模型和图形解法可以对简单规则形状成形坯的脱脂过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
2004, 33(10):1061-1064.
摘要:热处理温度显著影响Ni3Al(Zr)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本实验采用SEM,TEM,AES等手段对轧制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研究。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再结晶体积百分数增加,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大,室温拉伸强度降低。但室温拉伸塑性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加,在850℃热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俄歇能谱(AES)研究表明Zr在850℃热处理时的晶界偏聚量明显高于1100℃热处理时的偏聚量,说明Zr在室温的塑化作用与其在晶界的分布有关。
2004, 33(10):1065-1068.
摘要:椴木经高温炭化转变为木炭,经熔融硅反应性渗入后,生成具有椴木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借助TGA(采用Rigaku Thermal型热分析仪)研究了椴木的热分解行为,用XRD和SEM研究了椴木木炭和多孔SiC陶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还探讨了Si向木炭中渗入.反应动力学和多孔SiC的基本性能。结果显示,木炭为无定形的非晶碳材料,多孔SiC由主晶相β-SiC和少量未反应C组成的;多孔SiC具有椴木的管胞结构,与木炭相比,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碳纤维向SiC纤维的转化及其对裂纹萌生、扩展的抑制作用和偏转作用是提高力学性能的主要机制。
2004, 33(10):1069-1071.
摘要:对不同金属含量(5种,Mo:Ni为2:1)的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加载范围从0.49N~9.8N,每个试样的显微硬度数值体现出压痕尺寸效应(ISE)。从能量平衡角度对ISE作出理论解释,认为在压痕过程中只有一部分荷载功转化为材料发生不可逆体积形变所消耗的能量,荷载功的额外消耗是表观硬度随压痕尺寸增大而减小的主要原因。真实硬度随着金属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金属相的硬度比TiCN基体低的缘故。
2004, 33(10):1072-1075.
摘要:采用燃烧合成与同时致密化技术制备了TiB2-Cu-Ni5层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对梯度材料的成分及烧蚀前后的微观组织形貌等进行了检测,用等离子火炬电弧加热器对材料进行加热来考察梯度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以及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梯度功能材料各层之间的界线已经模糊,层与层之间的结合较好;梯度材料在瞬间加热时和瞬间冷却时均未出现崩裂,烧蚀后表面没有裂纹产生,说明该梯度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烧蚀20S后,梯度功能材料烧蚀后的质量损失仅为0.5g,说明梯度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烧蚀性能。梯度材料的抗烧蚀机理为金属粘接剂的挥发损失、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冲刷。该梯度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喉衬等部件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 33(10):1076-1079.
摘要:研究了电化学阳极氧化在钛上制备的纳米晶多孔TiO2光催化薄膜的结构与光催化特性。将工业纯钛片或钛箔暴露于电介质溶液并加一定电压,钛表面将氧化生长多孔TiO2薄膜。适当控制氧化电压、溶液温度,得到非晶氧化膜,再进行晶化处理,得到锐钛矿相纳米晶TiO2薄膜。其晶粒尺寸约在10nm~30nm。用SEM,TEM,XRD表征TiO2薄膜的形貌与相结构。用光谱仪测定了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特性,表明电化学氧化制备的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对近紫外入射光产生强烈的吸收,显示纳米结构的量子效应。测定了薄膜对酸性红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反应30min后薄膜对酸性红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95%以上。
2004, 33(10):1079-1079.
摘要:
2004, 33(10):1080-1083.
摘要:用锆盐的前驱物(ZrO(OH)2)胶体与氯铂酸铵均匀混合.经过高温烧结.得到纳米ZrO2均匀分布于铂的坯料,再通过压力加工方法制成纳米氧化锫/铂复合材料(纳米ZrO2/Pt)的试样。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纳米ZrO2颗粒可明显细化基体铂。纳米ZrO2/Pt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也与纯铂明显不同。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EM)下观察可见,ZrO2颗粒周围铂原子排列发生了扭曲,由此导致铂的力学性能发生很大变化.纳米ZrO2/Pt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σb)达470MPa.1400℃下的拉伸强度(σb)达15MPa,断裂伸长率(δ)为20%,硬度(HV)为940MPa.分别是纯铂的3.6倍 10倍,0.5倍和2.3倍。
2004, 33(10):1084-1088.
摘要:研究了微晶蜡MW的加入对PW-EVA-HDPE蜡基粘结剂、喂料的均匀性、流变特性的影响。对比实验发现MW加入不会明显改变粘结剂的粘度,加入20%MW(质量分数)的蜡基体强度提高了5倍,体积收缩率降低到6.44%,使多元蜡基粘结剂从粗大层片状(50μm-150μm)结晶细化为均匀的微细晶(5μm~8μm);一定量的MW可以改善PW-EVA-HDPE三元蜡基粘结剂的组织均匀性和热稳定性,升高注射温度,能提高粉末装载量和粉末在粘结剂中分散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尺寸精度。
2004, 33(10):1089-1092.
摘要:针对钛齿表面的氧化渗透问题,配制新型涂料,用熔模铸造法原位制取钛片试样模拟钛齿生产过程。利用能谱(EDX)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钛片的化学组成和物相,普通金相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配制的新型涂料能将钛片表面氧化渗透层的厚度降至50μm左右,钛片的渗入元素为钨和钇。显微硬度分析表明,钨的渗入恶化了钛片的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在蜡模表面均匀涂敷涂料可消除钇的渗入。钛片表面的氧化渗透是由铸造过程中熔钛与涂料在界面处发生冶金反应的结果。
2004, 33(10):1093-1095.
摘要:用化学沉淀法合成微细的氧化铟气敏粉体,选用几种稀有贵金属掺杂氧化铟粉体,用D/maxrA X射线衍射仪测定粉体相结构,用RQ-2型气敏特性测试仪测试氧化铟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绘制了掺杂后氧化铟粉体对几种气体的灵敏度.温度曲线。结果表明,氧化铟气敏材料电阻值适中,响应恢复快,气体灵敏度高,可对多种气体实行专一检测或同时检测。
2004, 33(10):1096-1099.
摘要:采用溶胶-浸渍法,成功地在三维编织碳纤维的纤维表面涂覆SiO2,并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得厚度约为0.55gm的SiC涂层。研究了涂层/编织碳纤维(复合纤维)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涂层能明显提高编织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复合纤维的氧化反应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反应控制;第2阶段为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
2004, 33(10):1100-1103.
摘要:通过对某种铸态和预淬火态亚共析U-Nb合金样品的900℃等温淬火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单靠热处理工艺细化该种铸态合金晶粒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由a y1-2两相组成的铸态样品在a y1-2→y1等温转变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重结晶行为,y1新相的晶粒特征表现为原y1晶界的平直化迁移,因此淬火后晶粒不能细化;由单一a″相组成的预淬火态样品在a″→y1等温转变过程中则发生完全重结晶,等温0.25h能使晶粒尺寸减小1倍。分析认为,该种铸态合金通过预淬火处理使晶格缺陷增多,以及所生成的单一a″相中存在大量的孪晶结构降低了等温转变时y1新相的形核能导致了a″→y1等温转变发生重结晶。结论认为,采取两次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可以细化该种铸态亚共析U-Nb合金晶粒。
2004, 33(10):1104-1107.
摘要:研究了三元Cu-10Ni-5Al合金在700℃~800℃纯氧气中的氧化行为。合金在2种温度下的氧化行为较为类似,经过初始阶段的快速氧化反应之后,在锈层底部开始形成连续完整的保护性Al2O3薄层,防止了铝的内氧化和其它组元的进一步氧化,因此合金的腐蚀速率与初始阶段相比极大地降低了。与相应的Cu-5Al二元合金相比,10at%Ni的存在使得活泼组元Al由内氧化向外氧化转变更为困难。
2004, 33(10):1108-1111.
摘要:采用TEM对56%Zn,1.9%Mg,1.6%Cu,1.0%Li,0.3%Er(质量分数)合金中的Er相进行研究.发现Er在合金中主要以Al3Er形式存在.Al3Er在合金中的形状为块状、点状、片状或蠕虫状,部分Al3Er与铝合金基体共格,细小的Al3Er可作为η相异质形核的核心。Er在台金的晶界有很大的偏析,而且晶界处Al3Er的存在,使该处晶界析出物不连续。
2004, 33(10):1112-1115.
摘要:测量和比较Zr-4合金样品分别在400℃,10.3MPa过热水蒸汽,0.01mol/L和0.04mol/L的LiOH水溶液中腐蚀后氧化膜/金属界面处氧化膜内的压应力,发现在0.04mol/L LiOH水溶液中腐蚀样品的压应力始终低于在0.01mol/L LiOH水溶液中腐蚀的样品,也始终低于在400℃水蒸汽中腐蚀的样品;0.01mol/L LiOH水溶液中腐蚀的样品,其界面处的压应力在氧化膜达到一定厚度后也低于在400℃水蒸汽中腐蚀的样品。这表明一定浓度的LiOH水溶液在氧化膜生成过程中会降低氧化膜中的压应力,LiOH水溶液浓度越高,这种作用越明显。
2004, 33(10):1116-1119.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GdH离子的Ce0.67Tb0.33MgAl11O19(CTMA),分别研究了Gd^3 离子取代部分Ce^3 离子和Gd^3 离子取代部分Tb^3 离子后对Ce0.67Tb0.33MgAl11O19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影响。由于Gd^3 离子在Ce^3 离子和激活剂Tb^3 离子间起到良好的能量传递的作用,所以掺杂GdH离子后对Ce0.67Tb0.33MgAl11O19在紫外线激发下的主发射峰强度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加强作用。同时掺杂GdH离子使Ce0.67Tb0.33MgAl11O19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射的可见光的颜色发生了少量变化。
2004, 33(10):1119.
摘要:
2004, 33(10):1120-1120.
摘要: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科学引文索引(SCI)选刊高级主管Jim Testa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学术月刊编委会主任周廉院士举行了工作会谈。首先,Jim Testa愉快地回顾了1997年秋到西安访问《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社时的情景。那时,他和Rodney Chonka对《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认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