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4(6):841-844.
摘要:综述了目前锆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研究的进展状况。主要对表面预膜、离子注入和激光表面处理等3种方法进行总结。其中表面预膜主要简介了高压釜预膜、表面镀膜和阳极氧化等3种方法的研究现状:离子注入方面介绍了Y,La,Nb等离子注入对锆合金的改性效果及其原理;激光表面处理方面介绍了激光表面熔覆和激光表面合金化2种方法在锆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2005, 34(6):845-849.
摘要:研究不同变形条件对Mg-2.2Nd-0.5Zn-0.5Zr合金室温拉伸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经过不同条件的热挤压变形后,该合金的强度和延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屈强比从0.58提高到0.87左右.固定变形温度时,强度随变形速率增大而降低,延性反之.固定变形速率时,升高变形温度则强度降低,延性增加.弥散于晶界的Mg9Nd化合物细化了晶粒.变形态Mg-Nd合金的高温超塑拉伸研究发现,375℃是该合金的最佳超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在1×10-2s-1时,延伸率达到329%;当变形速率提高到2×10-2s-1时,该合金的延伸率仍可达到213%.分析不同真应变下的组织发现,在变形初期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得到破碎而变得细小,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晶粒长大程度较小.在变形后的断口形貌中发现,Mg-Nd合金的超塑变形机制为晶界滑移控制下的孔洞连接协调机制.
2005, 34(6):850-853.
摘要:采用悬浮熔炼方法合成了FeSb合金,并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虽然FeSb的容量低于纯锑。但其循环稳定性要优于纯锑。本实验采用恒电流间隙滴定技术(GITT)测定了在嵌锂过程中锂离子的化学扩散系数,在30℃时,该值在10^-12cm^2s^-1~10^-10cm^2s^-1范围内。
2005, 34(6):859-862.
摘要:通过对Mg(2-x)MxNi(M=Ti,Ag,Al)储氢合金材料的焓变、熵变、吸氢量与组成和键参数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焓变、熵变和吸氢量的半经验数学模型,得出影响焓变、熵变、平衡氢压和吸氢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显著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合金体系中,电负性差△X和弹性模量G增大,则氢化物的生成焓△H^0负值减小,原子尺寸δ增大时,氢化物的H^0负值增大。氢化物的△S^0随着△X增大而增大。合金弹性模量、原子尺寸、电荷半径和温度越高,材料的储氢量越大,而电子密度越大,材料的储氢量反而越小。
2005, 34(6):863-866.
摘要:采用渗流铸造方法制备了W丝增强Zr-Ti-Cu-Be-Co非晶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变形方式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W丝增强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不仅保持了Zr-Ti-Cu-Be-Co非晶基体高的强度,而且表现出很高的塑性。与纯非晶相比提高了900%。随着W丝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变形方式由剪切滑移转变为W丝的弯曲和劈裂。复合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量与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带数量成正比。W丝对非晶基体单一剪切带滑移的阻碍,促进多重剪切带的产生和扩展是复合材料产生大量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
2005, 34(6):867-871.
摘要:La0.7Mg0.3Ni3.4-xCo0.6Mnx(x=0.0~0.5)合金主要由(La,Mg)Ni3相和LaNi5相构成,各相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均随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放氢平衡压力从0.128MPa(x=0.0)下降到0.067MPa(x=0.5),导致最大吸氢量从x=0.0时的1.19%(质量分数,下同)逐渐增加到x=0.4时的1.38%。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随Mn含量的增加首先从330.4mAh/g(x=0.0)增加到360.6mAh/g(x=0.4),然后减小到346.9mAh/g(x=0.5)。随Mn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先改善后降低,合金电极的表面反应阻抗先降低后升高,而氢的扩散系数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合金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首先提高然后降低。
2005, 34(6):871-871.
摘要:据中国科协学发字[2002]049号通知《关于在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期刊规范关键词选择的决定(试行)》,对中国科协系统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选择和排序作以下规定。关键词不少于4个,排序为: 第1个词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13745-92)。
2005, 34(6):872-875.
摘要:基于ansys软件,研究了孔洞形状、尺寸、位置及孔洞间距离对AZ91D镁合金压铸件的应力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孔洞形状的影响取决于尖角顶点与孔洞中心的连线和受力方向之间的最小夹角,夹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随孔洞尺寸的增加铸件的应力集中增加;位于铸件表面的孔洞造成的应力集中大于内部相同大小的孔洞:孔洞之间距离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影响很小,当小于该临界值时随孔洞间距离的减小应力集中急剧增加。最后实测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AZ91D镁合金发动机缸盖罩盖的孔洞分布形态与强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模拟结果。
谢宝海 , 吴晓祖 , 陈自力 , 刘向宏 , 付宝全 , 杨晓东 , 周廉
2005, 34(6):876-880.
摘要:利用Nb片和Ti片交替组配加工,经扩散反应制备了Ti含量在42.56%-56.62%之间的3种不同成分的NbTi超导线。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Nb/Ti界面的扩散形态及微结构,并对热处理工艺和不同Ti含量对临界电流密度(Jc)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增加,可提高超导线在低场(<5T)时的临界电流密度Jc。该工艺制备的NbTi超导线材的Jc可达到2800A/mm2(5T,4.2K)和4200A/mm2(3T,4.2K)。随着Ti含量的增加,试样的Jc在低场时很高,而在高场时的性能偏低,且下降迅速,而Ti含量低的试样的Jc衰减相对缓慢些。对Ti含量较高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选用较短的热处理时间,可获得高的Jc,对Ti含最较低的合金,则要求较长热处理时间。
2005, 34(6):881-885.
摘要:研究了Ti-13Nb-13Zr合金在β相区和α β相区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显微组织对合金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一定数量初生α析出相的加工态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固溶时效处理后,随着显微组织的形貌、晶粒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其对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2005, 34(6):886-890.
摘要:采用超声波化学镀的方法,在SnO2粉末表面包覆Ag,获得超细的Ag-SnO2复合粉末,并用粉末冶金工芝,制备出AgSnO2触头材料。研究中发现,粉末中存在的杂质导致AgSnO2材料的压力加工性能显著下降。通过金相组织及电子显微镜(SEM)的形貌观察、能谱成分分析(EDX)等手段,对烧结试样的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镀银时所用AgNO3中的杂质阻止了Ag-SnO2粉末在烧结过程的融合长大.导致粉末之间形成大量的孔洞及三角界面。使粉末之间结合力下降,材料的压力加工性能变差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制备出密度为9.98g/cm63,电阻率低至2.13μΩcm,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的AgSnO2材料。
2005, 34(6):891-894.
摘要:采用大变形锻造法,研究了7075铝合金在低温大变形下的显微组织的演化,为制取超细晶组织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超低温大变形能够得到超细晶组织,晶粒尺寸约为0.5μm。对本实验中没有发现形变孪晶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合金的变形机制主要是位错滑移,晶粒碎化和几何动态再结晶机制。
2005, 34(6):895-898.
摘要:热压摩尔比为n(TiC)n(Ti)n(Si)n(Al)=2110.2混合粉末制备的Ti3Si(1-x)AlxC2(0<x≤0.16)材料在900℃~1 30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遵循抛物线规律,但在1 200℃和1 300℃是一个两步抛物线过程.随着温度升高,氧化抛物线速率常数kp从900℃的2.45×10-10 kg2·m-4·s-1增大到1 300℃的5.71×10-9 kg2·m-4·s-1,计算的氧化活化能为110 kJ·mol-1±10kJ·mol-1.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的Al改变了Ti3SiC2材料的氧化机制,使试样表面形成由大量α-Al2O3和少量TiO2与SiO2组成的致密氧化层,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氧化性.
2005, 34(6):899-902.
摘要:以高纯石墨粉和C Nb混合粉末为原料,对Ti-46Al-2Cr-1.5Nb-1V合金进行了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对激光改性层的显微组织以及成分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该合金原始组织及经C和C Nb激光表面改性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和C Nb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后,在合金表面均“原位”形成了TiC颗粒,Nb以固溶原子形式存在于表面改性层中,TiC颗粒的大小,形态及分布强烈取决于激光工艺参数;激光表面处理后的合金的抗氧化性能明显高于未经激光处理的铸态组织,而且在石墨粉中掺杂Nb粉,处理后的合金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能。
2005, 34(6):903-906.
摘要:介绍了处理前后纯镁细胞毒性和溶血率试验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小鼠骨髓细胞与纯镁试样直接接触的细胞毒性实验中,纯镁没有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未处理的纯镁试样出现了严重的溶血现象。经过热-有机表面改性后,纯镁试样的溶血率在生物材料允许的<5%的范围之内。本阶段试验提示,经表面改性后的纯镁可望用作生物材料。
2005, 34(6):907-911.
摘要:研究了2种状态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Ti-24Al-15Nb-1.5Mo与TC4钛合金毛坯经真空电子束焊接后,锻造温度、热处理制度、变形量等热力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合金元素Al,Nb,V在焊接界面上扩散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变形和提高热处理温度,可以增大原子迁移的动能,有利于提高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均匀焊缝显微硬度:加大变形量,有利于提高品格畸变能并细化晶粒、改变相的形态、减小相的尺寸,缩短合金元素的扩散路程。Nb在重新凝固区Ti-24Al-15Nb-1.5Mo一侧浓度高于合金的名义成分是由于在焊缝区α2→α变化时,Nb从DO19结构点阵中扩散出来,填补Al,Mo扩散后的空位,造成局部堆积所致。变形后热处理规范的不同,导致焊缝区的显微硬度不同,这与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有关。
2005, 34(6):912-915.
摘要:采用粘结技术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合金含量、粉末粒度、磁场取向、粉末表面处理对样品的静态弹性模量及抗雎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末粒度、粉末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及静态弹性模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合金含量、磁场取向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弹性模量影响不大,其中合金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2005, 34(6):916-919.
摘要:研究了Ir/Re喷管制备过程中的Ir/Mo互扩散问题。在电子探针测量的基础上,根据扩散理论和Ir-Mo相图数据,建立并推导Ir/Mo扩散模型和解。计算得到Ir3Mo相中的互扩散系数为:D=9.0×10-9exp(-1.46eV/kT)(cm2/s),Ir基固溶体中的互扩散系数为:D=5.0×10-10exp(-1.1eV/kT)(cm2/s)。确定喷管中Ir/Mo互扩散的特点,给出估算Ir3Mo相层厚的方法。确定Re在Ir3Mo相中的扩散主要是受Ir控制。
2005, 34(6):920-923.
摘要:为给出受主杂质Ga通过SiO2/Si系统实现开管掺杂过程的模型描述和Si体内遵循的主要分布规律,利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SIMS)、薄层电阻(R□)测量方法,对Ga在SiO2/Si系下的扩散特性、硅表面及体内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新的结论:(1)Ga在SiO2中的固溶度较低而扩散系数很大,故形成线性分布形式,Ga在Si中的溶解度相比SiO2很大,SiO2-Si界面的分凝使其以较高平衡浓度分配入硅中,两者的连续确立了开管扩Ga模型。(2)在严格控制硅片温度TSi、杂质源分解温度TGa2O3、反应气体流量CH3,调整预沉积、再分布及其两者的重复组合,便可在硅内得到任意理想的杂质分布;(3)Ga原子是通过理想表面(SiO2-Si界面)扩散入体内,避免与外界的接触沾污,获得了高均匀性、高重复性的扩散表面及非常平行的平面结。
2005, 34(6):924-927.
摘要:采用反应合成和热挤压方法制备出新型银二氧化锡电接触材料,运用X-ray分析了AgSnO2(10)材料的物相组成。在直流条件下进行AgSnO2(10)触点的电寿命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等实验手段对触点烧损后熔层表面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研究了熔层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归纳出AgSnO2(10)材料的4种侵蚀形貌特征。
2005, 34(6):928-931.
摘要:以单模100W CW CO2激光器为光源,碳酸铈为靶材,采用激光蒸凝法制备出了氧化铈纳米粒子。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纳米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对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密度、反应压力、载气种类及流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粒度等性能均有影响,在惰性气氛下得到产物氧化铈的粒径比较大,为50nm~80nm,在还原性气氛下得到产物仍然是立方晶系的氧化铈,粒径较小大约10nm~20nm。
2005, 34(6):932-935.
摘要:采用凝胶网格共沉淀法,以明胶为反应基质制备了单分散球形纳米Y2O3:Eu^3 荧光粉,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得产物为球形,一次晶粒粒径在13nm~25am之间,且粒度分布均匀,与微米晶相比,该纳米晶的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
2005, 34(6):936-939.
摘要:以Cr-Ni-Si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钛合金表面上制得了Cr13Ni5Si2基金属硅化物冶金涂层,在于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该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敷Cr13Ni5Si2基金属硅化物涂层组织主要由Cr13Ni5Si2初生树枝品及少量Cr13Ni5Si2/Cr13Ni5Si2共晶组成,涂层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2005, 34(6):940-942.
摘要:通过氢化-歧化-脱氢-重组法制备Sm2(Fe,M)17(M=Nb)合金,探讨了添加合金元素Nb对Sm2Fe17合金的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对Sm2(Fe,M)17(M=Nb)进行测试和分析表明:添加微量的Nb元素可以有效的改善Sm-Fe合金铸态组织的显微结构。
2005, 34(6):943-945.
摘要: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均苯四甲酸(H4L)铕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4/3L·7H2O。热分析表明,配合物在530℃以下稳定性较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晶体物质,扫描电镜照片表明配合物为块状物质,晶粒10μm-20μ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铕的特征荧光。
2005, 34(6):946-949.
摘要: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料上制备了氧化钛膜层,并进行了碱液处理、真空热处理、但没有生物活性。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在碳/碳复合材模拟体液浸泡和划痕试验。研究发现氧化钛膜层经过碱液处理形成的多孔网状钛酸钠凝胶层,可在模拟体液中诱导沉积出牛物活性磷灰石层。钛酸钠凝胶层经过热处理变得致密,诱导沉积磷灰石层的速度有所下降。划痕试验表明碱液处理氧化钛镀层的结合强度在热处理后略有提高,但膜层的结合性能受到碳/碳复合材料较软的限制。
2005, 34(6):950-953.
摘要: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商用Pt/C催化剂反应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物化表征,同时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甲醇在碳载铂纳米微粒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甲醇氧化呈现较高的电催化活性。铂氧化物的电化学还原在Pt/c催化剂中受到了抑制,该现象可能是由于Pt与载体碳间的强烈作用所引起的。通过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可能存在着表面结构敏感效应。
刘六法 卢晨 翟春泉 丁文江 AkioHirose KojiroF.Kobayashi
2005, 34(6):954-958.
摘要:通过实施不同的退火热处理工艺,调整合金中强化相的析出状态,制备具有不同退火状态的几组拉伸试样。对每组试样在未充氢和充氢后按相同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对该组试样的脆化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组试样的脆化表现通过比较未充氢试样和充氢后试样的强度和塑性,评价氢考察退火状态对Inconel 718氢脆倾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程度的加强,强化相体积分数减少,氢引起的塑性损失下降,即抗氢脆性能改善。该结果说明,强化相γ″和γ′对Inconel 718合金的氢脆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不同工业应用要求,在符合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善零件的抗氢脆性能。
2005, 34(6):959-961.
摘要:通过循环伏安扫描制备了硅钨酸修饰多晶铂电极,在电极制备过程中发现,SiW12在Pt电极表面的氢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在氧区使电极表面含氧粒子的吸附增加。通过循环伏安和恒电位I-t曲线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硅钨酸修饰多晶铂电极提高了甲醇氧化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性。
2005, 34(6):962-965.
摘要:利用W,Mo,Si粉末燃烧合成复合发热元件原料,制备WSi2/MoSi2复合发热元件。通过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的测试分析表明:复合发热元件显微组织细小、分布较均匀,结晶相主要是以固溶形式的(WxMoy)Si2以及少量(WxMoy)5Si3相存在(其中x y=1),玻璃相是以SiO2和Al2O3为主,并含有少量的Na,Mg,K,Ca等金属氧化物;断口晶粒细小,主要表现为沿晶断裂,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较高;复合发热元件电阻率与MoSi2发热元件相近,没有老化现象:烧损温度高于MoSi2发热元件80℃,热膨胀系数低于MoSi2发热元件,热稳定性较好;复合发热元件表面膜是一种复合硅氧膜,成膜质量较好。
2005, 34(6):966-969.
摘要:以H2WO4和CuSO4·H2O(W:Cu=70g:30g)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W-Cu化合物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pH值5.0-5.2,陈化时间8h±1h。设计了封闭循环氢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在600℃下还原得到W和Cu混合均匀的复合粉。其粒径小于70nm。
2005, 34(6):970-973.
摘要:采用Ti基活性钎料对高强石墨进行了高温钎焊试验。研究了焊接温度、保温时间、焊料量、降温速率对试样连接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工艺,确定最佳工艺为:焊接温度1420℃,保温时间20min,焊料量280mg,降温速率10℃/min。所得连接件的最高相对抗弯强度为62.55%。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在石墨/焊料界面处C元素和Ti元素发生了显著的互扩散,生成了厚度约15μm的反应层,实现了良好的界面结合。接头区域XRD分析表明,在石墨/焊料界面上几乎全部为TiC,在焊料内部距此界面200μm处仍有部分TiC存在,但主相是纯Ti,还有部分Ti2Ni。在焊料内部距此界面400μm处主相是纯Ti,次相是Ti2Ni,无TiC存在。
2005, 34(6):974-977.
摘要:采用电化学方法在NdFeB磁粉表面沉积6种组合的单层或双层纳米厚度的金属层.测试了包覆磁粉的电极电位和磁性能,包覆磁粉制备的粘结磁体的电阻率。磁粉电极电位表现为NdFeB和沉积金属的混合电位。磁粉的磁性能变化与沉积金属的性质有关。磁体电阻率三月现为NdFeB和沉积金属的混合电阻率,沉积Zn/Ni双金属层的样品电阻率异常地增加.其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005, 34(6):978-981.
摘要:研究了Al2O3p/6061Al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炉中钎焊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钎料和钎剂组合(HL401 QJ201)以及正确的钎焊工艺参数可获得质量良好的钎焊接头。通过对接头的剪切强度和显微硬度试验以及对接头的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相结构和断口扫描电镜观察等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钎焊接头形成过程的机理,为如何获得高质量的钎焊接头提供理论参考。
2005, 34(6):982-985.
摘要:研究了H2压力、温度对NdFeB铸块和铸片吸氢的影响。结果表明,NdFeB铸块和铸片在吸氢过程中均明显存在孕育期,其吸氢过程均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期阶段、慢速吸氢阶段、快速吸氢阶段和缓慢吸氢阶段。随着H2压力(1×lO5Pa-4×105Pa)和温度(293K-373K)的升高,NdFeB铸块和铸片的吸氢速度加快,孕育期缩短。且当温度升至一定程度时,铸块的孕育期消失,而铸片的吸氢始终存在孕育期。铸片吸氢过程中的Ⅰ,Ⅱ,Ⅲ阶段的吸氢时间均明显长于铸块,而第Ⅳ阶段的吸氢时间则较短。研究同时表明,NdFeB铸块和铸片的吸氢量几乎不受氢气压力的影响,但随温度的升高,吸氢量减少。
2005, 34(6):986-989.
摘要:采用高功率连续波固体Nd:YAG激光辐照,在置于N2反应室中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激光气体氮化层。实验表明:选择适当的激光辐照工艺参数,可获得致密的TIN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梯度涂层,改性层的表面被厚度为1μm~2μm的TIN陶瓷层封闭,涂层内部TIN增强相呈梯度分布。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X)分析结果表明,MMC改性层与基体NiTi合金间存在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处成分均匀过渡,表面Ni含量极低。显微硬度测试及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气体氮化显著提高了NiTi合金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说明激光表面改性有效地改善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作为生物医学材料使用的表面成分和性能,并将有效地抑制有害元素Ni^2 的释放。
2005, 34(6):990-993.
摘要:以硝酸铜和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MoCu复合粉体,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溶液pH值,添加剂等对纳米粒子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热处理的钼铜氧化物通过氢气还原之后可以得到粒径小于60nm的纳米MoCu复合粉体;溶液中添加剂的用量影响微粒的粒径,当添加剂用量K为0.5时,能得到尺寸较小,粒度均匀的纳米粉体;不同酸度条件下所得粉体的粒径各不相同,当pH值在1~4之间变化时粒径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pH值取1较合适。
2005, 34(6):994-997.
摘要:利用燃烧合成技术成功制备出单相Ya-SiAlON粉体,酸洗除去玻璃相后以无水乙醇为介质进行超声分散。将分散后的粉体作为晶种,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原料粉末中,通过无压烧结得到致密的Ya-SiAlON陶瓷,研究了添加晶种对烧结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晶种有利于减少中间产物的牛成,得到单相Ya-SiAlON,同时可以促进柱状晶的发育。
2005, 34(6):998-1001.
摘要:研究了在峰值电流分别为10A和80A的小击穿电流下,CuCr25与CuCr50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的差异。通过比较阴极斑点蚀坑的大小和分布,分析了CuCr触头材料显微组织中Cr相尺寸的大小对阴极斑点运动和蚀坑形貌的影响。采用示波器直接测量出截流值和电弧寿命,结合CuCr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的分布,从现象和机理上解释了CuCr25合金截流值低于CuCr50合金的原因。这些结果对通过优化CuCr合金的显微组织以降低触头材料的截流值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005, 34(6):1002-1004.
摘要: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测定了热推制成形和退火后的环形纯钛管表面的残余应力及分布特点;用OM观察了退火后的试样金相组织:测定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钛管抗拉性能,并用SEM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研究结果发现:热推制加工后的环形钛管变形不均匀,存在残余应力;经700℃~750℃再结晶退火后,可有效的降低残余应力;再结晶退火后环形管获得细小等轴晶粒,使抗拉塑性增高。
2005, 34(6):1005-1008.
摘要:研究了巯基活性炭在盐酸介质中对金、铂、钯和铊的吸附能力。该法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在一定条件下,普通金属不被吸附的特点,可用于分离富集各类矿物中微量贵金属。吸附后巯基活性炭低温灰化,与缓冲剂混合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金、铂、钯和铊,选择锆作内标线,直接压样于杯形的石墨电极中,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对测定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测定金、铂、钯和铊的新方法。金、铂、钯和铊的分析线分别为312.3nm,306.5nm,311.4nm和313.1nm,内标线选择为310.7nm的锆,金、铂、钯和铊的线性范围(原子百分数)分别为0~0.20%,0~0.40%,0~0.20%和0~0.40%。金、铂、钯和铊的检测限分别0.01%,0.003%,0.003%和0.001%。用于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