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2006年第35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Ti/Cr比对xTi-18Mn-(50–x)Cr-32V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窦涛 吴铸 余学斌 黄太仲 冯尚龙 徐乃欣
    2006, 35(10).
    [摘要](1082) [HTML](136) [PDF 0.00 Byte](19)
    摘要:
    研究了xTi-18Mn-(50–x)Cr-32V(x=36,34,32,30,28)合金的吸/放氢性能。结果表明:随Ti/Cr比值的减小,合金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减小,这虽然导致合金的最大吸氢量降低,但是合金的有效放氢量增大,且合金PCT曲线的滞后系数降低。合金(110)面法线方向上晶粒尺度的大小是影响合金放氢平台斜率系数的因素之一。对于32Ti-18Mn-18Cr-32V合金,在273K吸氢、353K放氢的条件下,有效放氢量达到1.72%(质量分数),具有实用价值。
    2  2004年~2005年磁性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李国栋
    2006, 35(10):1513-1515.
    [摘要](1045) [HTML](114)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综述性论文开始写于1996年,其后每年撰写。本年综述的内容包含:(1)磁光记录和磁记录材料;(2)纳米铁氧体材料;(3)新的磁测量器;(4)磁电阻材料;(5)稀土磁性材料。
    3  SiCf/Ti-6AI-4V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杨延清 马志军 吕祥鸿 李健康 陈彦 艾云龙
    2006, 35(10):1516-1521.
    [摘要](1540) [HTML](135) [PDF 0.00 Byte](11)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用中国制备SiC纤维增强的Ti-6AI-4V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发现在SiC纤维的C涂层和Ti-6AI-4V基体之间形成的界面反应产物为细晶粒和粗晶粒的TiC,而无C涂层的SiCf/Ti.6AI.4V的界面反应产物,从SiC纤维到Ti-6AI-4V基体,依次为细晶粒的TiC+Ti5Si3、粗晶粒的TiC和Ti3SiC2。还测量了界面反应区厚度并讨论了界面反应机理。
    4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和英文版2007年征订启事
    2006, 35(10):1521-1521.
    [摘要](886) [HTML](142) [PDF 0.00 Byte](0)
    摘要:
    5  电极材料非晶态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活性
    刘长久 尚伟
    2006, 35(10):1522-1525.
    [摘要](1400) [HTML](132)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微粒形状不规则,具有较小粒度分布和较大比表面积。经测量,发现其样品粉体拉曼光谱(Raman)峰较多,差热分析(DSC)发现其分解温度较低,为295.18℃,结果分析表明活性较高。将所制备的非晶态Ni(OH)2粉体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正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碱性模拟电池,在恒流50mA/g下充电8h,25mA/g下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其放电工作电压平稳且时间长,放电平台为1.26v。放电比容量可达333.22mAh/g,高于β-Ni(OH)2的理论比容量289mAh/g,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可逆性能较好,在碱性电解液中结构稳定。
    6  粉末熔化法(PMP)生长YBCO准单晶过程中的若干材料科学问题
    陈绍楷 王克光 周廉
    2006, 35(10):1526-1530.
    [摘要](1260) [HTML](131) [PDF 0.00 Byte](8)
    摘要:
    论述了粉末熔化法生长YBCO准单晶涉及的若干材料科学问题,包括液相的形成机制、晶体定向生长及其控制机制、包晶反应机理与生长前沿界面稳定性、211尺寸分布及相关缺陷的形成与控制机制等。
    7  掺钕钨酸钆钾激光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
    王宇明 张礼杰 李建利 雷鸣 王英伟 刘景和
    2006, 35(10):1531-1534.
    [摘要](1367) [HTML](137) [PDF 0.00 Byte](11)
    摘要:
    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TSSG)生长出Nd3+:KGd(WO4)2晶体,测得Nd3+实际掺杂浓度3.2at%。测得样品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计算得出808nm处吸收截面为0.6799×10-20cm2;荧光输出波长为1068nm和1351nm,测得荧光寿命为112μs。对不同尺寸的两样品进行了激光实验,当LD泵浦源输出功率为900mW时,分别获得326mW,305mW的1064nm激光输出,斜效率分别为62.7%和57.8%。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光束传输因子M2均小于1.2。经倍频获得532nm的绿光。用Cr:LuAG作为可饱和吸收体进行调Q实验,重复频率为15kHz时,脉冲宽为170ns。
    8  低温退火温度对Laves相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的影响
    鲁世强 肖璇 李鑫 董显娟 王克鲁 贺跃辉
    2006, 35(10):1535-1538.
    [摘要](1488) [HTML](134) [PDF 0.00 Byte](5)
    摘要:
    研究了退火时间为3h时,退火温度对Cr-Nb机械合金化(MA)粉的Laves相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的影响规律,获得了30hMA粉在退火时间为3h时能使Laves相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充分进行的最低退火温度。优化出的cr2Nb固相热反应合成低温退火温度,可为通过MA+热压(或烧结)工艺路线制备具有微/纳米晶结构的高强高韧Cr2Nb合金或Cr2Nb基复合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9  不同处理工艺对铜钴铬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宋练鹏 尹志民 李娜娜
    2006, 35(10):1539-1543.
    [摘要](1122) [HTML](127)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和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工艺对Cu-Co-Cr-Si合金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形变热处理工艺为980℃固溶1h,冰盐水淬火,40%预冷变形之后480℃时效4h。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和相对电导率分别达到634MPa,575MPa,8.9%,1700MPa(HB)和43.2%IACS。这种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强化相为Cr粒子、Cr3Co5Si2相和Co2Si相。合金的高强度来源于固溶强化、亚结构强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
    10  非掺半绝缘砷化镓中的杂质与微缺陷
    孙卫忠 牛新环 王海云 刘彩池 徐岳生
    2006, 35(10):1544-1547.
    [摘要](1245) [HTML](131) [PDF 0.00 Byte](0)
    摘要:
    用化学腐蚀法、金相显微观察、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EPMA)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X)等手段,对φ76mm非掺杂(ND)半绝缘砷化镓(SI-GaAs)单晶中微缺陷、碳的微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晶体周边区域,由高密度位错运动和反应形成胞状结构,该胞状结构的本质就是晶体结晶时形成的小角度晶界,且位错与微缺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杂质碳在胞壁、近胞壁和完整区的含量依次降低,存在条纹分布。
    11  镍基单晶合金复杂应力状态低周疲劳寿命预测
    丁智平 陈吉平 尹泽勇 杨治国 陈晓鸣
    2006, 35(10):1548-1553.
    [摘要](1591) [HTML](141) [PDF 0.00 Byte](1)
    摘要:
    根据损伤应变能释放率的定义表达式,将各向同性材料应力二三轴性因子拓展到正交异性材料,定义了含有3个弹性常数的镍基单晶应力三轴性因子。用它修正Mises应变范围作为疲劳损伤参量,可以显著消除晶体取向和多轴载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用损伤应变能释放率作为热力学广义力描述正交异性材料的疲劳损伤过程,引入取向函数和损伤驱动力循环特征参数反映晶体各向异性对疲劳损伤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循环载荷的交变特性,提出了单晶合金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利用CMSX-2镍基单晶合金薄壁圆筒试样的拉一扭循环载荷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和DD3镍基单晶合金缺口试样的低周疲劳试验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模型的材料常数,试验所得数据分别落在2.5倍和2.0倍偏差分布带内。
    12  掺Mo纳米VO2粉体的相变特性研究
    黄维刚 林华 范樵乔 涂铭旌
    2006, 35(10):1554-1556.
    [摘要](1391) [HTML](149)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一种制备掺杂纳米VO2粉体的新方法获得掺Mo纳米V02粉体。用XRD,TEM,XPS手段对掺杂纳米V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掺杂V02的相变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VO2的尺寸约为26nm,形貌呈近球形。掺入的Mo以Mo^+6的形式存在于VO2的晶格中,形成V1-x,MoxO2固溶体。掺杂纳米VO2粉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开关特性。随掺入Mo含量的增加,VO2的相变温度呈线性下降,在6%MoO3的掺入量时,相变温度降为45℃。
    13  双层密排六方结构晶体的结构因子计算
    卫英慧 侯利锋 胡兰青 许并社 市野濑英喜
    2006, 35(10):1557-1559.
    [摘要](1311) [HTML](137) [PDF 0.00 Byte](0)
    摘要:
    双层密排六方结构(dhcp)是密排六方结构的一种变体,常常出现于一些金属极端条件下的相变过程。根据电子衍射理论,计算了这种相的结构因子并得出了其消光规律。即:l为奇数:或者2h+k=3n,l=4n+2(n为任意整数)。与镁合金中出现的dhcp相的电子衍射花样对比,理论预测和实际情况符合很好。
    14  氢化锂的高温拉伸性能研究
    邱志聪 刘柯钊 王锡胜 何立峰
    2006, 35(10):1560-1563.
    [摘要](1122) [HTML](152)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7LiH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性能,并对试样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否经过烧结,^7LiH试样的抗拉强度在100℃~300℃的温度范围,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00℃~600℃的温度范围,随试验温度升高而降低,并且烧结坯^7LiH试样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冷压坯。冷压坯^7LiH试样经过从350℃-650℃的温度范围烧结后,在530℃烧结^7LiH试样的室温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
    15  锆-4合金低周疲劳断口的小波分形特征研究
    任文伟 康戈文 李聪 邱绍宇 杨永建
    2006, 35(10):1564-1567.
    [摘要](1426) [HTML](148) [PDF 0.00 Byte](9)
    摘要:
    断口表面的分形维数是断裂表面粗糙度的一种度量,它和材料的韧性相关。应用小波分解技术,用“双毯法”提取了锆-4合金低周疲劳断口在低频、水平高频、垂直高频、对角高频方向上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锆-4合金低周疲劳断口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疲劳寿命有关,疲劳寿命越高,分形维数越大;随着分解级数的增加,不同寿命的断口分维值之间差距加大,小波分解的级数越多,越能获得有效的特征量;同一断口,放大倍数不同,分形维数差异较大。低倍下(≤4000XD),随分解级数增加,对角方向上高频信号变化更复杂,分维值上升较快;高倍下(≥8000XD),断口的复杂性降低。
    16  体积分数对Wf/Zr基非晶复合材料准静态压缩特性的影响
    王志华 陈光 姜斐 杜宇雷 陈国良
    2006, 35(10):1568-1571.
    [摘要](1553) [HTML](141) [PDF 0.00 Byte](0)
    摘要:
    系统研究了体积分数对钨丝增强Zr基非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钨丝体积分数〈50%时,复合材料以剪切方式断裂为主,压缩强度和塑性应变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体积分数≥50%时,复合材料以弯曲和劈开方式断裂为主,压缩强度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而继续增加,而塑性应变则开始降低。分析表明,钨丝体积分数的变化通过影响剪切带的形成而引起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
    17  退火处理对La1.5Mg0.5Ni7.0贮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陈江平 罗永春 张法亮 阎汝煦 康家晨 陈剑虹
    2006, 35(10):1572-1576.
    [摘要](1446) [HTML](124) [PDF 0.00 Byte](20)
    摘要: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A287型La1.5Mg0.5Ni7.0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LaNi,相、LaMgNi4相、(La,Mg)Ni3相以及Gd2Co7型相组成,退火处理后,合金由Gd2Co7型相、Ce2Ni7型相和PuNi3型(La,Mg)Ni3相组成:随着退火温度升高,PuNi3型相的丰度减小,ce2Ni7型相的丰度增加,(La,Mg)Ni3相的a轴参数、c轴参数和晶胞体积均增大;经1073K保温24h退火后,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391.2mAh/g),退火温度升高,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略有降低: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不断提高,在1173K时合金电极经150次循环后其电极容量保持率C150/Cmax=82%;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随退火温度升高略有增加,在1173K时,合金电极的HRD最好(HRD900=89.0%);交换电流密度I0、极限电流密度I1及氢扩散系数D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8  Cd在Cd0.9Zn0.1Te晶体中的有效扩散系数与扩散激活能
    刘洪涛 桑文斌 李万万 张斌 闵嘉华 詹峰 曹泽淳
    2006, 35(10):1577-1580.
    [摘要](1263) [HTML](133)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计算Cd在Cd0.9Zn0.1Te(CZT)晶体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Cd与扩散激活能QCd,利用Cd在CZT晶体中的扩散特性,设计了在不同Cd压下对CZT的退火实验,推导出了晶体电阻率与Cd有效扩散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首次获得了在1073 K,973 K和873 K温度时Cd原子在CZT晶体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Cd,分别为1.464×10-10cm2/s,1.085×10-11cm2/s和4.167×10-13cm2/s.将扩散数据经过拟合后得到了Cd原子在CZT晶片中有效扩散系数的表达式2.33×exp(-2.38 eV/kT)(873 K~1073 K),其中扩散激活能QCd为2.38 eV.
    19  反应合成制备Ag-Sn-O系电接触材料热力学分析
    张昆华 孙加林 管伟明 陈敬超 周晓龙 杜焰
    2006, 35(10):1581-1585.
    [摘要](1497) [HTML](140) [PDF 0.00 Byte](1)
    摘要:
    运用Gibbs Helmholtz方程进行了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2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小于505K时,反应合成属于固-固间的置换反应;当反应温度大于505K时,反应合成属于固-气间的氧化反应。通过计算500K~1200K范围内生成物SnO,SnO2单位体积生成自由能和分解氧分压,确定以Ag20,Ag,Sn等为原料,反应合成的最终产物为Ag和SnO2,不存在SnO相。通过数据分析为制定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2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20  表面活性剂对钛合金A-TIG焊熔深的影响
    黄勇 樊丁 张涵
    2006, 35(10):1586-1588.
    [摘要](1320) [HTML](126)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卤化物(CaF2,ZnF2,MnCl2)、氧化物(SiO2,TiO2,V2O5)和单质Te作为表面活性剂进行钛合金A—TIG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焊接熔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种卤化物都能增加焊接熔深,其中MnCl2使得焊接熔深达到传统TIG焊的2倍以上:3种氧化物对焊缝成形几乎没有影响;Te能明显增加焊接熔深,减小焊缝熔宽。认为电弧收缩是卤化物但不是Te增加钛合金A—TIG焊熔深的主要机理。
    21  近β型钛合金Ti-B19时效过程中的相变及显微组织
    常辉 曾卫东 罗媛媛 周义刚 周廉
    2006, 35(10):1589-1592.
    [摘要](1429) [HTML](136) [PDF 0.00 Byte](6)
    摘要:
    研究了Ti-B19台金300℃~750℃时效过程中的相变和显微组织演变=结果发现:300℃~350℃时效过程中,在芦基体上首先会形成球状ω相,α相必须借助中间过渡相ω形核.多呈颗粒状;400℃—450℃时效.α相既可通过中间ω相转变.多星颗粒状,也可直接从口相中形桉,多呈针状;500℃~650℃时效,针状α直接从β晶界或晶内析出,500℃以匕时效可发现点状口相“连点成绩”的现象.可能与变形带有关;700℃~750℃时效.平衡α相多呈棒状。700℃时效10min发现块状α相析出。试验温度范围内大多数α相与卢基体满足Burgers位向关系,但在400℃~500℃时效10h左右有不符合Burgers位向关系的2α相出现。
    22  Ti/Cr比对xTi-18Mn-(50-x)Cr-32V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窦涛 吴铸 余学斌 黄太仲 冯尚龙 徐乃欣
    2006, 35(10):1593-1596.
    [摘要](1249) [HTML](128)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xTi-18Mn-(50-x)Cr-32V(z=36,34,32,30,28)合金的吸/放氢性能。结果表明:随Ti/Cr比值的减小,合金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减小,这虽然导致合金的最大吸氢量降低,但是合金的有效放氢量增大,且合金PCT曲线的滞后系数降低。合金(110)面法线方向上晶粒尺度的大小是影响合金放氢平台斜率系数的因素之一。对于32Ti.18Mn.18Cr.32V合金,在273K吸氢、353K放氢的条件下,有效放氢量达到1.72%(质量分数),具有实用价值。
    23  钛合金定向凝固用矩形电磁冷坩埚内的磁场分布特性
    王艳丽 丁宏升 毕维生 郭景杰 傅恒志
    2006, 35(10):1597-1601.
    [摘要](1202) [HTML](133)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小线圈法在多功能冷坩埚电磁约束定向凝固装置上,空载测试了矩形冷坩埚内部空间磁场的大小和分布,考察了开缝数目和开缝长度变化对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坩埚开缝数目可以提高坩埚透磁性,增大磁场强度,减少由于开缝引起的磁场沿边周分布的不均匀性,从而提高铸件质量;缝长增大,磁场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均匀性变差,最大磁场强度向缝长增大的方向偏移,同时感应加热形成的熔区增大。
    24  MgB2烧结相变的研究
    韩欢庆 卢惠民 邱定蕃
    2006, 35(10):1602-1604.
    [摘要](1196) [HTML](135)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的MgB2进行氩气保护下的烧结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EDX成分分析等方法,发现MgB2在流动氩气保护下于1050℃烧结后部分转化为MgB4。随着烧结温度提高,MgB4生成量增多。生成的MgB4晶粒形貌与MgB2的明显不同。
    25  耐酸非贵金属Ti/MO2阳极SnO2+Sb2O4中间层研究
    梁镇海 张福元 孙彦平
    2006, 35(10):1605-1609.
    [摘要](1529) [HTML](133)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非贵金属Sn02+Sb204中间层Ti基MO2活性层电极,利用SEM,XRD和XPS方法对中间层进行了表征。测定了Ti/SnO2+Sb2Od/MnO2和Ti/SnO2+Sb2O4/PbO2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氧极化曲线,二者起始析氧过电位均比贵金属小;考察了在高电流密度(4A/cm^2)下的加速寿命,二者依次分别达到18h和86h。实验表明,SnO2+Sb2O4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结合力的耐酸Ti基MO2电极中间层材料。
    26  海水电解用金属氧化物阳极的失活机理
    黄运涛 彭乔
    2006, 35(10):1610-1615.
    [摘要](1308) [HTML](135) [PDF 0.00 Byte](2)
    摘要:
    海水电解制氯用钛基金属氧化物阳极的等效电路可用LR5(QdlRct)(QfRf)来描述,上反映了阳极涂层复杂的微观结构,(QdlRct)对应电极/溶液体系的电化学特征,(QfRf)反映了涂层内表面/钛基体之间的物理阻抗。在阳极失效前后,Qdl和Rct没有发生突变,而Qf和Rf发生了突变,EIS谱图上发生明显的变化。SEM和EPMA分析表明,失活后表面还有一定的活性组分存在。阳极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在钛基体和涂层之间形成了不导电的TiO2层,而阳极活性组分的电化学溶解和涂层的机械脱落不是阳极失活的主要原因,但对生成不导电TiO2有促进作用。
    27  复合助剂对低温常压烧结AIN性能的影响
    金海云 王雯 高积强 乔冠军 金志浩
    2006, 35(10):1616-1619.
    [摘要](1275) [HTML](132) [PDF 0.00 Byte](11)
    摘要:
    研究了Y2O3,LiO2,CaO烧结助剂对AlN陶瓷常压烧结致密度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时添加Y2O3,LiO2,CaO作为助剂,在1600℃低温烧结就能获得具有高致密度、较小的晶粒尺寸(1μm~4μm)、较高的抗弯强度(331MPa)、断裂韧性(3.8MPa·m1/2)及导热率(118W·m-1·K-1)的AlN陶瓷。
    28  铸造A356铝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其断口分析
    冉广 周敬恩 王永芳
    2006, 35(10):1620-1624.
    [摘要](1552) [HTML](132) [PDF 0.00 Byte](11)
    摘要:
    研究了铸造A356-T6铝合金板不同位置处的拉伸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拉伸断口及断口纵剖面的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铸造A356-T6铝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随离浇道口平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断裂强度则是先减小然后再增大,而延伸率随高度变化不明显。铸造A356-T6铝合金的平均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216.64MPa,224MPa,1.086%和0.194%。断口分析表明拉伸断口的表面分布着杂质、孔洞、铸造缩孔和氧化膜等缺陷,断口表面也存在开裂的由碳、氧、铁、镁、铝和硅元素形成的复合粒子。铸造A356-T6铝合金在拉伸过程中,裂纹萌生于共晶硅粒子与基体结合处,并沿枝晶胞之间的共晶区域进行扩展,当前进的裂纹遇到取向不一致的共晶硅粒子时,裂纹将截断共晶硅粒子。铸造A356-T6铝合金拉伸断裂方式为沿胞(即穿晶)断裂的准解理断。
    29  n-TiO2阴极电沉积纳米金属铂及其电化学特性
    姚书典 沈嘉年 孙娟
    2006, 35(10):1625-1628.
    [摘要](1167) [HTML](122) [PDF 0.00 Byte](0)
    摘要:
    用两步法对钛基材进行阳极氧化,然后用阴极电沉积方法制备出纳米级铂镀层Ti/TiO2.Pt阳极,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SEM)分析了Pt沉积前后的表面形貌,并测试了其晶粒度。结果表明,Pt晶粒度大小为80nm~130nm,阳极不仅具有与铂阳极相似的电化学行为特征,而且通过Pt掺杂明显改善月.TiO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并随着沉积Pt时间的增加,其电催化活性提高。
    30  碳热法合成具有蓝光发射特性的氧化镓纳米线、纳米带和纳米片
    程继鹏 张孝彬 孔凡志 叶瑛 陶新永
    2006, 35(10):1629-1631.
    [摘要](1286) [HTML](139)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碳纳米管通过碳热法合成了氧化镓纳米线、纳米带和纳米片。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形态和结构表征。合成的氧化镓纳米结构是单晶体。室温光致发光谱分析发现,氧化镓纳米晶在蓝光区域487nm处产生明显的发射峰。
    31  声化学法制备Y2BaCuO5纳米晶及其机理研究
    黄剑锋 曹丽云 贺海燕 吴建鹏 张国运
    2006, 35(10):1632-1634.
    [摘要](1280) [HTML](141)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Y2O3,CuCl2和BaCl2等为起始原料,采用声化学方法制备了Y2BaCuOs纳米晶。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对合成纳米Y2BaCuO5的结晶性能及合成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化学过程中施加超声辐射能明显降低合成YzBaCuO5的晶粒尺寸和合成活化能;超声功率从100w增加到300W,合成的纳米Y2BaCu05晶粒尺寸从50nm~60nm减小到20nm~30nm,其合成活化能由87.1kJ/mol降低到53.1kJ/mol。
    32  原位合成A356/TiB2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行为
    乐永康 张亦杰 陈东 马乃恒 王浩伟
    2006, 35(10):1635-1638.
    [摘要](1369) [HTML](144)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混合盐反应工艺制备了A356/TiB2铝基复合材料,通过OM,XRD,SEM,TEM和力学拉伸试验等材料分析方法测试了所合成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K2TiF6和KBF4混合盐在A356铝合金熔体温度850℃时反应生成的增强体为棒状和粒状TiB2,并在基体中呈均匀弥散分布,增强体与基体间未发生界面反应。由于原位TiB2颗粒的强化和细化晶粒作用,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经热处理后共晶Si发生球化。复合材料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增强颗粒与基体间界面的破坏以脱开机制为主。
    33  纳米Ir/SPE电极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魏远娟 闫康平 周成 曹娅 王伟 田间 周菊枚 吉华 桑革
    2006, 35(10):1639-1642.
    [摘要](1544) [HTML](150) [PDF 0.00 Byte](0)
    摘要:
    首次选用镍作为中间催化剂,采用吸附还原成长法制备纳米Ir/SPE电极,并就镀浴温度和pH值、H2IrCl6浓度、NaBH4与H2IrCl6配比对电极制备的影响作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吸附还原成长法,以Ni作为中间催化剂,浓度为22mmol·L-1NaBH4与浓度为6mmol·L-1H2IrCl6的混合液作为镀浴,亦即NaBH4与H2IrCl6配比为3.6,pH值为8,镀浴温度为40℃,镀浴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循环镀覆3次,可获得致密、均匀,具有良好电解性能的纳米级Ir/SPE电极。
    34  电刷镀镍/炭纳米管复合纳米镀层的结构与耐磨性能
    冶银平 周惠娣 陈建敏
    2006, 35(10):1643-1646.
    [摘要](1404) [HTML](128) [PDF 0.00 Byte](1)
    摘要:
    用含碳纳米管的快速镍电刷镀液制备了镍/碳纳米管复合纳米镀层。研究了镀液中碳纳米管含量对镀层平均晶粒尺寸、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碳纳米管含量对镍刷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微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当镀液中碳纳米管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镀层有约16nm的最小晶粒尺寸: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与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碳纳米管的弥散强化作用导致镀层晶粒细化和结构致密化,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镀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35  原位合成(TiB+TiC)/Ti6242基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行为
    覃业霞 吕维洁 徐栋 张荻
    2006, 35(10):1647-1650.
    [摘要](1160) [HTML](127)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TiB+TiC)/Ti6242基复合材料在550℃,600℃和650℃空气中恒温氧化行为。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配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层表面的相组成、形貌以及氧化层剖面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各元素对钛基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iB+TiC)/Ti6242基复合材料的氧化层由一系列薄层组成:增强体TiB提高抗氧化性优于TiC,加工可以提高其抗氧化性;氧化动力学曲线主要为抛物线类型。
    36  研究合金元素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的单片试样法
    姚美意 周邦新 李强 刘文庆 褚于良
    2006, 35(10):1651-1655.
    [摘要](1282) [HTML](139) [PDF 0.00 Byte](0)
    摘要:
    描述了用单片试样法研究合金成分对Zr.Sn.Nb.Fe.Cr系锆合金在350℃,LiOH水溶液和400℃蒸汽中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结果。这种单片试样,类似于成分梯度材料,是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将成分不同的锆合金小条交替焊接而成。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成分最优化的地方,经400℃过热蒸汽腐蚀120d的增重与Zr-4相当;而经350℃,LiOH水溶液中腐蚀110d后,耐腐蚀性能优于Zr-4,也略优于ZIRLO,E635等Zr-Sn-Nb-Fe系合金,与N18的耐腐蚀性能相当。这种合金的成分为Zr-1.1-1.4Sn-0.2-0.3Nb-0.12-0.2Fe-0.02~0.03Cr。在LiOH水溶液中腐蚀时,成分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的规律显得更为复杂,合金成分的微小变化就可能引起耐腐蚀性能的明显差别,这或许还包含着合金元素过饱和固溶在α-Zr中产生的影响。用单片试样法研究成分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可以得到非常丰富的信息,便于发现耐腐蚀性能更优良的新锆合金。
    37  直接电镀用胶体钯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
    王桂香 李宁 黎德育
    2006, 35(10):1656-1660.
    [摘要](1522) [HTML](128) [PDF 0.00 Byte](0)
    摘要:
    ABS塑料直接电镀过程省略了化学镀,是塑料电镀史上的重大突破。只有制备出高分散性、粒度小的胶体催化剂,才可以成功实施直接电镀。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几种不同分散性的催化剂,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纳米粒度分析仪和立体显微镜来表征不同分散性的胶体钯溶液。分散性好的胶体钯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变宽,经过活化可以进行直接电镀。香草醛加入到胶体钯溶液中可以提高分散性和减小胶体粒度。
    38  压铸镁合金化学镀Ni-P的沉积过程
    毕虎才 卫英慧 侯利锋 余春燕 胡兰青 许并社
    2006, 35(10):1661-1664.
    [摘要](1486) [HTML](156) [PDF 0.00 Byte](2)
    摘要:
    通过扫描电镜和GDA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压铸镁合金化学镀Ni-P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镁合金化学镀的前处理使基材表面呈现孔洞结构,活化形成比较平整的疏松网孔状MgF2和AIF3层:镁合金化学镀Ni-P的初始沉积过程,首先是Ni的还原析出,并不含P;随着Ni形核数量的增多和长大,有自催化能力的Ni层产生,镍磷共沉积开始:镀层中存在铬化物、氟化物与镀液成分以及Ni的混杂层。
    39  用EB-PVD法制备Ti-AI/Nb层板复合材料的研究
    韩杰才 章德铭 陈贵清 张幸红
    2006, 35(10):1665-1668.
    [摘要](1170) [HTML](141) [PDF 0.00 Byte](8)
    摘要: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成功制备了0.2mm厚由24层Ti.Al和23层Nb交替叠加而成的Ti—AI/Nb层板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等与Ti-Al单层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i—AI/Nb层板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晰,层间距约为8gm;Ti-AI层由γ相和τ相组成,其成分呈梯度变化,且平均成分与原始铸锭的成分偏差较大,但未发现Ti-Al单层材料中看到的分层现象;Ti-AI/Nb层板复合材料具有比Ti-Al单层材料更好的韧性。
    40  氮气气氛高能球磨Al2O3相变研究
    李鹏亮 席生岐 周敬恩
    2006, 35(10):1669-1672.
    [摘要](1057) [HTML](134)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高能球磨过程中A1203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中发生了γ-Al2O3→a—Al2O3的转变,这一点对于降低碳热还原反应激活能是不利的;高能球磨20h,A1203部分非晶化,而且有立方结构AIN生成:高能球磨过程中形成的AIN,结构不同于常规六方结构氮化铝;增加球磨能量,立方AIN生成量增加;650r/min高能球磨40h,AIN生成量达到72%。
    41  高能球磨Mg/B复合粉体的反应烧结致密行为
    吴怡芳 冯勇 李金山 汤慧萍 闫果 陈绍楷 许红亮 李成山 卢亚锋
    2006, 35(10):1673-1676.
    [摘要](1142) [HTML](139)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高能球磨Mg/B复合粉体作为前驱粉制备了MgB2超导块材,研究了球磨时间、烧结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对MgB2超导块材致密度的影响,并理论分析了高能球磨Mg/B复合粉体的反应烧结致密行为。
    42  镁合金与钛合金的瞬间液相扩散焊
    熊江涛 张赋升 李京龙 黄为东
    2006, 35(10):1677-1680.
    [摘要](1378) [HTML](131)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实现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Ti6A14V的可靠连接,研究了两者以Al为中间层的瞬间液相扩散焊接头的微观结构与连接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当焊接时间为180min时,焊接温度是影响界面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其对接头的微观组织、接头界面新生相构成与连接强度有重要影响。保温温度低于450℃时,AZ3IB/AI界面无液相产生,无法实现AZ31B与Ti6A14V的可靠连接;保温温度在450℃~480℃变化时,温度对AZ31B/Al/Ti6A14V界面反应的动力学因素有明显影响,且直接决定了焊后接头新生相的构成与分布。470℃保温180min的接头剪切强度较高(72.4MPa),达到AZ31B母材(86MPa)的84.2%。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