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2007年第36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LiF-NaF-KF-K_2TiF_6熔盐中Ti(IV)的电化学还原及电结晶过程(英文)
    李军 李冰
    2007, 36(1).
    [摘要](1544) [HTML](138) [PDF 0.00 Byte](18)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700℃时LiF-NaF-KF-K2TiF6熔盐中Ti(IV)在铂电极上阴极电化学还原机理以及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Ti(IV)的电化学还原机理为三步骤电荷传递反应:Ti(IV)+e→Ti(III);Ti(III)+2e→Ti(I);Ti(I)+e→Ti(0),且阴极过程可逆;电结晶过程为瞬时形核。
    2  基于加工图的Ti-40阻燃钛合金热变形机理研究
    曾卫东 周义刚 舒滢 赵永庆 杨锦 张学敏
    2007, 36(1):1-6.
    [摘要](1385) [HTML](121) [PDF 0.00 Byte](2)
    摘要:
    采用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Ti-40阻燃钛合金在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1s^-1~10s^-1范围内的高温变形特性,发现合金的流动应力-应变曲线具订应力峰和流变软化特征,在高温、高应变速率下,出现小连续屈服现象。根据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的Ti-40合金加工图大致可以分为5个区域:(1)在温度900℃-950℃,应变速率大于1s。时,易发生45°角剪切开裂,出现明显的剪切变形带,功率耗散率达最小值。(2)在温度1000℃~1100℃、应变速率人于1s^-1时,易出现“豆腐渣”式和纵向开裂,大变形时出现局部塑性流动。这2个区域为流动失稳区,在制定热加工工艺时应尽量避免。(3)在高温(≥1050℃)、低应变速率区(≤0.1s^-1),功率耗散率为46%-76%,达到盛大值,呈现连续冉结晶的特征。(4)在900℃-950℃、应变速率0.01s^-1~0.1s^-1区域内主要发生动态回复,功率耗散率为22%-32%。(5)在温度950℃~1050℃、应变速率0.1s^-1~1s^-1范用为再结晶区域,功率耗散率为36%~50%。结果表明,加工图是控制材料组织演变和优化工艺的一种有效手段。
    3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N-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和磨损性能
    孙荣禄 牛伟 王成扬
    2007, 36(1):7-10.
    [摘要](1274) [HTML](136) [PDF 0.00 Byte](1)
    摘要:
    以TiN和NiCrBSi合金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制备出TiN颗粒增强Ni基合金涂层。利用XRD,SEM和TEM等分析了激光熔覆层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并测试了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由熔覆区和稀释区2个区域组成,熔覆区的组织是在γ-Ni树枝晶和γ-Ni+Ni3B层片状共晶的基体上均匀地分布着TiN颗粒和针状尬3C6相,显微硬度在9000MPa-12000MPa之间.稀释区为基底TC4合金和熔覆材料Ni基合金的混合凝固区,呈胞状晶和树枝晶形态。激光熔覆层中存在颗粒强化、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多种强化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TC4合金的耐磨性能。
    4  工业纯钛TA2室温蠕变第1阶段特性研究
    马秋林 张莉 徐宏 王志文
    2007, 36(1):11-14.
    [摘要](1304) [HTML](139) [PDF 0.00 Byte](3)
    摘要:
    研究了工业纯钛TA2室温下蠕变第1阶段的特性。结果表明,TA2材料室温下确实存在明显的蠕变现象,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应力值,低于该临界值的TA2在室温下不会发生蠕变。TA2室温下蠕变第1阶段的规律为卢蠕变。针对TA2材料室温下第1阶段的蠕变特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卢值与应力间的关系表达式:β=β0(σ-σ)c^m。其中σc。为蠕变临界应力。并且得到室温下TA2的蠕变临界应力值为267.25MPa。
    5  LiF—NaF—KF—K2TiF6熔盐中Ti(Ⅳ)的电化学还原及电结晶过程
    李军 李冰
    2007, 36(1):15-19.
    [摘要](1398) [HTML](136)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700℃时LiF-NaF-KF-K2TiF6熔盐中Ti(Ⅳ)在铂电极上阴极电化学还原机理以及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Ti(Ⅳ)的电化学还原机理为三步骤电荷传递反应:Ti(Ⅳ)+e→Ti(Ⅲ);Ti(Ⅲ)+2e→Ti(Ⅰ);Ti(Ⅰ)+e→Ti(0),且阴极过程可逆:电结晶过程为瞬时形核。
    6  新型医用β-Ti28Nb24.5Zr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查树银 崔振铎 刘彦军 朱胜利 杨贤金
    2007, 36(1):20-22.
    [摘要](1234) [HTML](143) [PDF 0.00 Byte](3)
    摘要:
    研究了新型β-Ti28Nb24.5Zr合金的冶炼、冷轧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在不同时效温度下选择最佳方案而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锻造钽的性能及动态流动本构关系
    郭伟国
    2007, 36(1):23-27.
    [摘要](1422) [HTML](137) [PDF 0.00 Byte](1)
    摘要:
    为了解经挤压、锻造和热处理工序所得纯钽材的性能,对各工序钽材的化学成分、硬度、微观组织进行了检测。对挤压、锻造和热处理工序后钽材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应用Instron液压伺服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对经锻造和热处理的钽材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经初始挤压钽棒的氧和碳含量比原料粉高出约30%,但氮的含量比粉料下降50%以上;(2)再锻造后经过1523K,2h的退火处理,钽饼已完全再结晶。晶粒数和硬度沿钽饼中心到边沿变化;(3)挤压和锻造的钽饼中心处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这种性质随远离圆饼中心而变弱。基于热激活位错滑移机制以及塑性变形的物理概念,绘出了一个预测钽材塑性流动戍力的本构模型。通过与Johnson—Cook模型以及实验结果比较和分析可知,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钽金属的塑性流动应力。
    8  Al,Si,Sn,Zn合金元素对W-Ni-Mn烧结致密的影响
    解峰 李云凯 李树奎 王富耻
    2007, 36(1):28-31.
    [摘要](1327) [HTML](149) [PDF 0.00 Byte](1)
    摘要:
    针对W-Ni—Mn合金难烧结致密的问题,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合金元素(活泼的或低熔点的)来改善其烧结特性,提高其致密度。通过对烧结体显微组织分析,发现Al和Si元素能够还原合金中的MnO,净化粘结相:Sn,Zn能够降低合金的烧结温度-2种途径都有效地提高了该合金的致密度。
    9  Sm/PAMAM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莫尊理 刘艳芝 陈红 李贺军 孙亚玲
    2007, 36(1):32-36.
    [摘要](1226) [HTML](135)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SmCl3为原料,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低代(2.0G3.0G,4.0G)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兼稳定剂、制备出纳米颗粒。实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树形分子代数越高,所起的模板作用越显著,即Sm/4.0GPAMAM的复合纳米颗粒粒度均匀,分散度好。应用Virtual Materiale(VM)软件对Sm/PAMAM纳米颗粒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结构和能量变化角度研究了正则(恒定的NVT)系中复合体系的稳定性及其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4.0GPAMAM更适合于作为模板剂和稳定剂,表明动力学模拟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10  医用钴基合金的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
    史胜凤 林军 周炳 王小祥
    2007, 36(1):37-41.
    [摘要](1193) [HTML](132) [PDF 0.00 Byte](3)
    摘要:
    以锻造CoNiCrMo,CoCrMo和CoCrMoC台会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观察,XRD分析和耐腐蚀试验,研究了3组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结构,相成分及在Hi同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2组锻造合金的再结晶温度都是1000℃,且晶粒尺寸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大。3组试样在NaCl溶液中为钴基合金典型的阳极极化曲线;在Hanks’溶液中均有一个二次钝化行为,且锻造CoNiCrMo合金的二次钝化区域较窄,而其他2组合金则较宽;在含柠檬酸三钠的溶液中过钝化电位降低,柠檬酸盐的存在降低了含金的耐腐蚀性能。热处理对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影响不大。
    11  K465合金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
    杨金侠 郑启 孙晓峰 张承忠 管恒荣 胡壮麒
    2007, 36(1):42-45.
    [摘要](1225) [HTML](152)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K465高温合金在850℃←→20℃,950℃←→20℃,1000℃←→20℃和1050℃←→20℃←冷热循环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情况。在850℃←→20℃冷热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现析出犁碳化物;在950℃←→20℃冷热循环过程中,在枝晶间析出了M6C碳化物;在1000℃←→20℃和1050℃←→20℃冷热循环过程中,在枝晶间和枝晶千同时析出了方块状、短杆状、颗粒状和针状M6C碳化物。与等温热处理相比,冷热循环作用明显促进M6C碳化物的析出。此外,提高冷热循环的上限温度加速M6C碳化物的析出。
    12  一种单晶镍基合金热处理期间的组织演化与分析
    王春涛 田素贵 王明罡 于兴福 张禄廷
    2007, 36(1):46-49.
    [摘要](1229) [HTML](133) [PDF 0.00 Byte](1)
    摘要:
    通过对一种单晶镍基合金的差热曲线分析和不同条件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观察,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合金中‘γ’相在热处理期间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用合金的热处理‘窗口’是48℃,在1300℃γ,相有最大的溶解速度,1040℃析出的γ’相最为稳定;确定出该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为1280℃,4h,AC+1300℃,4h,AC+1040℃,4h,AC+870℃.24h,AC.一次时效期间,在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的作用下,γ’相长大呈立方体形貌;二次时效期间。γ’相略有长大,立方度增加,排列更加规则。其中,时效期间,共格界面的γ’相按“台阶机制”优先沿(100)取向扩散生长呈立方体形貌,而晶格错配应力的对称分布是使立方γ’相得以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13  电场作用下预设升温速度对Fe-V-C系燃烧合成的影响
    林慧敏 冯可芹 杨屹 白晨光 王文娟 王宏亮
    2007, 36(1):50-53.
    [摘要](1181) [HTML](146)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研究了预设升温速度对Fe-V-C体系在电场作甩下燃烧合成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试样在不同预设升温速度下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该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较低。预设升温速度对体系的影响呈阶段变化,当预设升温速度为600℃/s-1000℃/s时,合成过程以及合成产物的变化不大:当预设升温速度升至1400℃/s时,体系的点火温度降低、点火延迟时间缩短,合成产物颗粒变小,硬度提高。
    14  FeCuNbSiB磁性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电磁参数研究
    鄢波 梁迪飞 韩满贵 邓龙江
    2007, 36(1):54-58.
    [摘要](1486) [HTML](141)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熔体快淬工艺制备了FeCuNbSiB合金纤维并对静磁特性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在X波段(8.2GHz-12.4GHz)研究了这类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后的动态电磁参数。在频率为2GHz~4GHz范围内讨论了不同掺入量对常规颗粒吸收剂动态电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X波段,FeCuNbSiB磁性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电磁参数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常规颗粒吸收剂中适量掺入这类纤维,可有效地改善其微波电磁参数。
    15  RE,B对AM60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利国 张保丰 关绍康 齐新华 耿家源
    2007, 36(1):59-62.
    [摘要](1150) [HTML](145) [PDF 0.00 Byte](1)
    摘要: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拉伸测试仪研究了AM60合金中加入RE和B后的组织和性能,并分析了RE和B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E和B都可以使合金的晶粒细化。芦相的分布也变得均匀弥散,显著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B和RE的同时加入效果最佳。0.15%(质量分数,下同)B加入AM60合金中没有形成新相,1.6%的RE加入则形成了稳定性较高的针状Al11RE3等相,B的变质作用及适当的周溶处理能使针状的稀土相钝化并变短。同时加入RE,B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较显著的改善,其中显微硬度提高了26%,抗拉强度提高了20%。
    16  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
    吕兴栋 舒万艮 方勤
    2007, 36(1):63-67.
    [摘要](1389) [HTML](129) [PDF 0.00 Byte](19)
    摘要:
    研究了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体系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XRD分析和长余辉发光性能表明:改变Al2O3/SrO比率可以获得长余辉发光性能较好的3种基质相:SrAl2O4:Eu^2+,Dy^3+和Sr4Al14O25:Eu^2+,Dy^3+及SrAl4O7:Eu^2+,Dy^3+。激发与发射光谱性能分析和余辉衰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Sr/Al比例的减小,激发光谱向短波方向延伸,发射峰蓝移,初始余辉亮度越高,余辉持续时间越长。热释光谱分析表明:贫锶相晶格中的陷阱深度与密度较大,因而显示出较好的长余辉发光性能。
    17  纳米Cu阴极斑点短程有向运动分析
    苏亚凤 杨志懋 丁秉钧
    2007, 36(1):68-70.
    [摘要](1315) [HTML](144)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纳米Cu阴极在峰值电流为10A的小击穿电流下首击穿后的阴极表面烧蚀形貌,发现纳米Cu的阴极斑点从产生到熄灭期间的运动(即短程运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取向的;进一步通过和常规Cu首击穿烧蚀形貌对比,分析了产生有向运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纳米Cu阴极斑点的短程有向运动有利于电弧分散,细化晶粒是减轻烧蚀的一种途径。
    18  pH值对块体非晶Pr60Fe30Al10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影响
    孟庆格 李建国 谭宁
    2007, 36(1):71-74.
    [摘要](1311) [HTML](142) [PDF 0.00 Byte](1)
    摘要: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图谱(EIS)技术研究了Pr60Fe30Al10块体非晶及其晶化后合金在不同pH值的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发现,随着pH值的增大2种合金的耐蚀性都增强。即在开路电位Ecorr下,腐蚀电流icorr减小,Ecorr向贵金属方向变化,极化电阻Rp及相应的阻抗图谱等效电阻R'p增大;当pH值一定时,非晶合金和晶化后台金相比,非晶合金的阳极极化曲线出现了宽的钝化区,EIS Nyquist图谱呈现出更大的容抗弧幅值,从而表现出强的耐蚀性。由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所得到的极化电阻及腐蚀电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9  非晶态氢氧化镍材料电极理论放电容量估算
    刘长久 尚伟
    2007, 36(1):75-77.
    [摘要](1389) [HTML](126)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非晶态氢氧化镍,将其粉体制成微电极作为研究电极,并以Pt电极作为辅助电极,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通过对非晶态氢氧化镍样品电极过程极化曲线的测试,计算其交换电流密度和极限电流密度,并根据计算结果,估算出非晶态氢氧化镍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反应转移电子数近似为1.35,理论放电比容量为393.26mAh/g,表明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20  新型贮氢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及其应用
    程宏辉 陈德敏 杨柯
    2007, 36(1):78-81.
    [摘要](1304) [HTML](156) [PDF 0.00 Byte](1)
    摘要:
    通过对贮氢材料吸放氢过程进行分析,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套测量贮氢材料贮氢性能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测试贮氢材料的PCT曲线,吸放氢动力学曲线以及循环寿命。利用该装置对LaNi5贮氢材料进行了贮氢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装置设计合理,测试方法可靠:LaNi5贮氢材料具有很好的吸氢动力学性能,但是其循环寿命较差,经60次吸放氢后容量衰减较多。
    21  氕和氘在Pd-8%Y合金膜中的渗透性能研究
    宋江锋 罗德礼 熊义富 黄国强
    2007, 36(1):82-85.
    [摘要](1270) [HTML](144) [PDF 0.00 Byte](8)
    摘要:
    研究了氕和氘在Pd-8%Y(原子分数,下同)合金膜中的渗透性能,预测了一定条件下以该合金管为分离膜材料的钯合金膜分离器对氕和氘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573K-873K,0.0SMPa-0.40MPa下,氕和氘的渗透通量与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氕和氘的渗透率与温度之间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渗透通量与压力数据J=ФAmP^n/tm拟合时。n在0.66左右,表明对于装置所用厚度的钯合金膜。表面过程对氕和氘的渗透率有很大影响;在该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如果忽略同位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钯合金膜分离器对1:1的氕和氘的分离系数在1,45~1.76之间,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
    22  柔性衬底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
    孙裔 刁训刚 杨盟 武哲 舒远杰
    2007, 36(1):86-90.
    [摘要](1528) [HTML](136)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柔性聚酯薄膜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电阻测量仪等测试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氧含量、薄膜厚度、村底负偏压对IT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柔性衬底ITO薄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制得样品的最佳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5.6%,方块电阻为6Ω/口。
    23  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制备及其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段嫄嫄 贾骏 张少锋 姚月玲 王忠义
    2007, 36(1):91-95.
    [摘要](1220) [HTML](135)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水溶液恒电流电化学聚合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PPy涂层(Ti/PPy)。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表面化学成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微观形貌,接触角测量仪检测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能。搭接剪切法测定涂层与基底间的结合强度。通过对成骨细胞在Ti/PPy表面附着、铺展以及增殖能力的检测,评价Ti/PPy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i/PPy的表面能(59.5mJ/m^2)高于纯钛(47.0mJ/m^2),并且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9.16±1.62)MPa。Ti/PPy与Ti一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骨细胞能够在Ti/PPy涂层表面完成附着、铺展以及增殖的生物功能。
    24  CaCO3的掺杂对TiO2电解过程的影响
    杜继红 奚正平 李晴宇 李争显 唐勇
    2007, 36(1):96-99.
    [摘要](1367) [HTML](150)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熔盐电解法,将掺杂CaCO3的TiO2烧结体(作为阴极),在900℃熔盐CaCl2中还原成金属钛。借助SEM,EDS及XRD分析了烧结后的阴极形貌、成分及相组成,考察CaCO3对电解提取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阴极中掺杂CaCO3可以增加烧结后的阴极片孔隙度,并影响TiO2颗粒尺寸的大小,有利于加快阴极电解反应的速度,提高电解效率。
    25  冲击加载条件下化学气相沉积高纯钨的塑性变形机制
    谭成文 孙红婵 于晓东 李树奎 王富耻 才鸿年
    2007, 36(1):100-103.
    [摘要](1538) [HTML](141)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较低温度下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高纯钨,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制备的高纯钨和商用粉末烧结纯钨进行应变率为1000/s~2000/s的冲击加载,对冲击后的样品进行了变形机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粉末烧结纯钨变形机制以滑移和品界滑动为主,析化学气相沉积纯钨则是孪生变形起到很大的作用:临近孪生间的交互作用会产生2种类型的穿晶断裂,这是化学气相沉积纯钨致脆的原因:在低于10^3/s应变率量级化学气相沉积纯钨不会发生绝热剪切,难以与钨合金一样通过绝热翦切变形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26  热处理制度对Zr-Sn-Nb新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严青松 刘文庆 雷鸣 李强 姚美意 周邦新
    2007, 36(1):104-107.
    [摘要](1261) [HTML](134) [PDF 0.00 Byte](11)
    摘要:
    将Zr-Sn-Nb新锆合金样品分别进行多种变形热处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它们的显微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然后把它们放入高压釜中,在350℃,16.8MPa,0.01mol/LLiOH水溶液中腐蚀。结果表明:580℃-3h/冷轧/500℃-30h处理的样品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能,这是因为该样品中Zr-Fe-Nb第二相粒子呈均匀细小分布,且体积分数在几种样品中最高,导致基体中的Nb元素同溶含量最低。
    27  快淬La—Mg—Ni系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张羊换 李保卫 蔡颖 董小平 任江远 王新林
    2007, 36(1):108-112.
    [摘要](1560) [HTML](139) [PDF 0.00 Byte](17)
    摘要:
    采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La—Mg-Ni系(PuNi3型)贮氢合金La0.7Mg0.3Ni2.55-Co0.45Cux(x=0~0.4),分析测试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了Cu替代Ni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包括(La,Mg)Ni3相和LaNi5相和一定量的LaNi2相。快淬处理对合金的相组成没有影响,但使合会的衍射峰趋于均匀一致。Cu替代Ni使合金的电化学容量下降,但使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及放电电压特性得到改善。快淬可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使合金的容量下降。
    28  快淬对低钻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李守英 李全安 李克杰
    2007, 36(1):113-116.
    [摘要](1364) [HTML](135)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改善低钴贮氢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对其进行不同速度的快淬处理。结果表明:合适的快淬速度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放电容量,而且明显的改善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和放电电压特性。18m/s快淬低钴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但快淬使得合金的活化性能有所降低。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铸态及快淬合金进行微观分析,讨论了快淬对低钴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29  湿化学法合成LiNiVO4纳米粉体及其电化学性能
    曹丽云 黄剑锋 吴建鹏 张国运 贺海燕 邓飞 马小波
    2007, 36(1):117-120.
    [摘要](1180) [HTML](136) [PDF 0.00 Byte](3)
    摘要:
    以NH4VO3,LiCl2和NiCl2等为原料,以氨水为pH调节剂,采用超声凝胶方法制备了LiNiVO4纳米晶。并采用XRD,TEM,IR,DTA和TG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热分析对其合成活化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超声功率为300W时,于500℃下保温1h,可以合成10nm左右的LiNiV04微晶颗粒,其合成活化能为47.7kJ/mol。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mA/cm。充放电流密度和3.0V~4.8V电压范围内,首次充电容量为103mAh/g,放电容量为75mAh/g,循环次数达4次后,放电容量还有62mAh/g,明显优于目前所报道的同类材料。
    30  阳极弧等离子体制备镍纳米粉的机理研究
    魏智强 夏天东 马军 张材荣 冯旺军 闫鹏勋
    2007, 36(1):121-125.
    [摘要](1313) [HTML](140) [PDF 0.00 Byte](0)
    摘要:
    根据会属结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对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金属纳米粉的生长过程建立了一个近似的理论模型。研究了等离子体的产生、金属的蒸发、晶核的形成和生长机理。对影响纳米粉性能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E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及其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阳极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球形镍纳米粒予纯度高,晶格结构与相应的块体物质相同,为fcc结构的晶态,平均粒度为16nm,粒度范围分布在10nm~40nm。电源功率、电弧电流、气体压力及冷却温度是影响晶核的形成和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调整各项工艺参数,可有效地控制粒子的粒度。
    31  AAO模板法制备Pd-Ni合金纳米线
    王金银 岳二红 余刚 肖耀坤 陈宗璋
    2007, 36(1):126-129.
    [摘要](1776) [HTML](139) [PDF 0.00 Byte](22)
    摘要:
    在孔深60gm,直径200nm的通孔氧化铝模板中,用60mmol·dm^-3。Pd(NH3)4Cl2+40mmol·dm^-3NiSO4·6H2O+0.2mol·dm^-3NH4Cl,pH8.5和70mmol·dm^-3。Pd(NH3)4Cl2+30mmol-dm^-3NiSO4·6H2O+0.2mol·dm^-3NH4Cl,pH8.5的2种电解液,采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制备钯镍合金纳米线阵列。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X)表征纳米线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用-0.6V~-0.8V(vsSCE)的直流电沉积,在氧化铝(AAO)模板中可以成功地制备出镍含量在8%~15%(质量分数,下同)之间的Pd-Ni合金纳米线有序阵列,其直径和模板的孔径是一致的。沉积电势负移将使得电流密度增加,有利于合金中电势较负金属镍含量的增大。
    32  脉冲电沉积纳米晶体镍腐蚀特性的研究
    洪春福 戴品强 柯学标
    2007, 36(1):130-133.
    [摘要](1481) [HTML](142) [PDF 0.00 Byte](10)
    摘要:
    采用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纳米晶体镍和普通微晶镍,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极化法研究了电解镍板、普通微晶镍和纳米晶体镍在3.5%NaCl溶液及10%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中,这3种晶体镍的耐蚀性能均较好,但纳米晶体镍中的晶界体积分数增加,最容易被腐蚀。在HCl溶液中,这3种镍仍具有较好的耐蚀性,但纳米晶体镍耐腐蚀能力最低。
    33  纳米Au-Nation自组装阻醇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宛朝辉 唐浩林 潘牧 木士春 袁润章
    2007, 36(1):134-137.
    [摘要](1143) [HTML](138)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醇还原的方法合成了聚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颗粒的zeta电位为+32mV,粒径约4nm。在静电引力作用下将聚阳离子修饰的金颗粒组装到Nafion^TM212膜表面制成抗甲醇渗透质子交换膜。在60℃,2mol/L的甲醇溶液中,甲醇渗透电流由168mA/cm^2下降到18mA/cm^2,其组装的单电池具有更好的开路电压和输出性能。
    34  纳米Mg—Ni合金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熊义富 敬文勇 张义涛
    2007, 36(1):138-140.
    [摘要](1477) [HTML](154)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Mg-Ni合金粉末。用XRD及SEM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球磨过程中的相和微观结构变化,测定了纳米Mg-Ni合金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Ni合金粉末的尺寸在10nm-20nm之间;P-C等温线存在明显的坪曲线,坪宽较长。纳米Mg-Ni合金有较好的储氢性能,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35  银催化化学镀合金包覆空心微珠粉体的制备
    徐坚 熊惟皓 曾爱香
    2007, 36(1):141-144.
    [摘要](1349) [HTML](131) [PDF 0.00 Byte](12)
    摘要:
    采用粉体化学镀技术,以AgNO3取代常见的贵金属盐PdCl2作为活化剂、H2PO2取代Sn^2+作为还原剂,经一步前处理过程,在空心微珠表面沉积NiCoP台金。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分别讨论了沉积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结构。结果表明:NiCoP合金均匀沉积在空心微珠表面;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观察到的银元素化学态的变化过程,提出了这种改进工艺的一种可能机理。
    36  纳米GdPO4:Eu^3+的制备、结构和发光特性
    李艳红 洪广言
    2007, 36(1):145-148.
    [摘要](1580) [HTML](154) [PDF 0.00 Byte](1)
    摘要:
    采用沉淀法,在不同pH值、EDTA二钠盐参加和不同温度等条件下制备出纳米GdPO4:Eu^3+。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纳米GdPO4:Eu^3+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和SEM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纯GdPO4相,纳米粒子的大小、形貌和晶面的发育与合成条件有关;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5Do-^7FJ特征发射峰强度和激发光谱的强度随pH值和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强,EDTA二钠盐参加合成的样品,由于在表面残留有机基团使发光强度降低。纳米粒子的猝灭浓度约为8%(摩尔分数,下同)。
    37  碳包覆镍掺杂LiFePO4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庄大高 赵新兵 谢健 曹高劭 涂健 涂江平
    2007, 36(1):149-152.
    [摘要](1195) [HTML](136) [PDF 0.00 Byte](4)
    摘要:
    采用水热法在160℃下合成了单相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和LiFe0.95Ni0.05PO4。经550℃聚丙稀裂解碳包覆后得到LiFePO4/C的颗粒尺寸在200nm左右,碳包覆镍掺杂LiFe0.95Ni0.05PO4/C的颗粒尺寸在100nm以下。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FePO4/C和LiFe0.95PO4/C的0.1C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分别达到154mAh·g^-1和149mAh·g^-1,但掺镍的LiFe0.95Ni0.05PO4/C具有更优异的大电流充放电循环特性,0.5C和1C充放电100次后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47mAb·g^-1和134mAh·g^-1。
    38  半固态加工技术制备金属合金粉末
    李涛 林鑫 陈光 黄卫东
    2007, 36(1):153-156.
    [摘要](1297) [HTML](136)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自制半固态搅拌装置研究了Sn.15Pb(质量分数,%下同)合金在搅拌条件下固相分数大于0.6时的连续冷却凝固行为。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当搅拌停止温度在合金固相线温度附近时,所获半固态组织出现非常明显的液固两相分离现象,且所获固相组织为分散的类球状颗粒。利用此现象,获得了一种新型金属合金粉末制备方法一半固态金属合金粉末制备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粉末颗粒内部无夹杂、无孔洞,外部裹有低熔点共晶薄膜。颗粒为以单晶方式生长的金属合金粉末。
    39  烧结工艺对纳米AgSnO2复合材料致密度的影响
    王尚军 凌国平 孟亮
    2007, 36(1):157-161.
    [摘要](1510) [HTML](148)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化学镀法制备的纳米AgSnO2粉末分别采用常压、热压和真空烧结的方法制成AgSnO2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方法及工艺对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压烧结,虽然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时间对致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复压、复烧后,材料的致密度十分接近。热压能在短时间内获得96%以上的致密度,但复烧时膨胀严重,甚至出现鼓泡。真空烧结对去除吸附物有利,但仍会有少量残留并导致复烧时出现膨胀。在较低的压力下成型并采用分段保温烧结,不但能消除吸附物的影响,复烧后还可以得到94%的致密度。研究表明,纳米粉末表面大量的吸附物以及由此造成的封闭在压坯中的气体是阻碍烧结致密化的根本原因。
    40  Sm-Co基整体辐向永磁环的制备及性能
    田建军 张深根 曲选辉 陶斯武 冯培忠
    2007, 36(1):162-165.
    [摘要](1242) [HTML](127) [PDF 0.00 Byte](0)
    摘要:
    Sm-Co基整体辐向永磁环由于成型困难及烧结时易于变形和开裂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为此,本文对Sm(Co,Fe,Cu,Zr):整体辐向永磁环的烧结制备工艺,以及烧结和时效处理对磁体性能、组织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合适的烧结工艺,能有效地抑制永磁环缺陷的产生,改善磁体的性能:在1220℃下烧结70min时磁体的性能较好,Br≥1.08T,Hcj≥2200kA/m,(BH)max≥214kJ/m^3;烧结磁体的矫顽力主要与时效工艺有关,时效前磁体主要是2:17型相的过饱和固溶体,在时效过程中析出1:5型相,并逐步形成胞状的显微组织结构,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j明显增加,在850℃时效8h,磁体的Hcj可达到2200kA/m以上。如果在850℃时效时间过长,胞状组织会被破坏,磁性能开始恶化。
    41  限制定向凝固法制备YBCO超导体单畴生长的分析
    曹海涛 胡锐 寇宏超 马丽 马晓勇 高恩志 周廉
    2007, 36(1):166-169.
    [摘要](1243) [HTML](127) [PDF 0.00 Byte](2)
    摘要:
    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可获得高临界电流密度的YBCO样品。本文研究了YBCO试样在定向凝固过程的融化生长阶段所出现的停止生长现象,并分析了YBCO块材生长前沿的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当生长前沿液相中Y和Ba消耗殆尽而富Cu时,YBCO晶体的生长就会停止;为连续生长具有一定取向的YBCO样品或大块YBCO超导体,需要将融化生长过程中生长前沿的液相成分调整为富Y和Ba的成分。
    42  AZ61镁合金电磁搅拌的研究及力场分析
    房灿峰 张兴国 季首华 郝海 金俊泽
    2007, 36(1):170-173.
    [摘要](1683) [HTML](156) [PDF 0.00 Byte](8)
    摘要:
    采用永磁体搅拌的方法制备了AZ61镁合金。对其组织和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电磁场和磁流体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旋转永磁体磁场内液态金属的受力。结果表明:液态金属在永磁体搅拌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周期变化的径向力和切向力;在这一效果(即电磁振荡)的作用下。凝固组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基体的腐蚀性能.
    43  原位合成Ag/Y2O3和Ag/CeO2电接触材料研究
    冯晶 陈敬超 肖冰 周晓龙 于杰
    2007, 36(1):174-177.
    [摘要](1396) [HTML](142) [PDF 0.00 Byte](4)
    摘要:
    采用原位合成技术成功制备了Ag/Y2O3和Ag/CeO2电接触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反应合成材料中的相是Ag和Y2O3,C2O2:BSE图像显示:稀土氧化物在基体中呈球状弥散分布,粒径约为0.1μm~0.4μm,界面清洁,内氧化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改善了增强相与基体浸润不良的问题,并使材料致密度得到提高。测量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发现2种氧化物对基体的影响基本趋于一致。分析氧化物的原位形核机制,认为是氧在基体金属中通过克服原子间势垒扩散进入合金内部,发生择优氧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体扩散,生成的增强相牢固地嵌入基体,使得该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紧,综合性能优良。
    44  Laves相NbCr2室温脆性的研究进展
    郑海忠 鲁世强 肖旋 李鑫 王克鲁 董显娟
    2007, 36(1):178-183.
    [摘要](1201) [HTML](150) [PDF 0.00 Byte](1)
    摘要:
    对Laves相NbCr2及其室温脆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Laves相NbCr2室温致脆的机理及提高其韧性的几种方法,包括细化晶粒、合金化和第二相增韧等,并就目前研究进展中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45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吴玉锋 杜文博 聂祚仁 曹林锋 左铁镛
    2007, 36(1):184-188.
    [摘要](1382) [HTML](139) [PDF 0.00 Byte](2)
    摘要:
    综述了不同种类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这些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界面问题。针对目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探索控制增强颗粒和基体界面行为的有效手段:研究低成本、短流程的原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实现多种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的紧密结合;借助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增强颗粒强化和失效机制进行研究将是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