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5).
摘要:在氨基乙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法沉积出Co-La薄膜,分别研究了pH、沉积电位对镀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pH=4.5时随沉积电位负移,镀层中La含量先增后减;当沉积电位为-1.050 V(vs. SCE),镀液pH值从4.05至4.90变化时,镀层中La含量增大.循环伏安实验证实:Co-La沉积属诱导共沉积.采用XRD研究了镀层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镀态镀层含有Co(hcp)相和非晶相,700℃热处理后晶化为Co-La(fcc)固溶体和Co13La合金相.电化学实验表明,Co-La电极比纯Co电极具有更好的析氢电催化活性.Co-La薄膜具有优异的硬磁性能.
2008, 37(5):753-757.
摘要:采用热籽晶技术和"二步冷却"生长工艺,在空气中制备出了(SmGd)-Ba-Cu-O体系的单畴熔融织构样品,研究了BaCuO2-δ含量以及Sm/Gd比对超导性能和磁通钉扎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出的(SmGd)-Ba-Cu-O体系熔融织构样品没有宏观裂纹,77 K下的冻结场呈中心对称的圆锥形;当BaCuO2-δ的加入量x=0.2时,样品的Tc和Jc都比较高,其超导性能达到最佳值,过高或过低BaCuO2-δ的含量都对超导性能不利;BaCuO2-δ的加入抑制了LRE-Ba的整体替代,使得超导基体中的组分波动具有更强的△Tc钉扎;临界电流密度Jc和超导转变温度Tc都随着Sm/Gd比降低而增大,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都有非常明显的"鱼尾效应".
2008, 37(5):758-761.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电场热处理条件下,合成了晶粒尺寸为40~50nm的TiO2-ZrO2复合薄膜.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了部分N原子在TiO2网络结构中以取代O原子的形式存在,即复合薄膜中形成了非整比化合物TiO2-rNr;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试薄膜的吸收光谱,观察到掺N复合薄膜的吸收截止波长为550nm,复合薄膜对500nm左右的可见光波段仍有显著吸收,说明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光催化实验表明:在紫外及可见光催化下,掺N复合薄膜对大肠杆菌的灭菌率均有较大提高,以取代形式掺杂的N对窄化带隙和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8, 37(5):762-765.
摘要:研究了Ti14合金半固态加工变形过程中合金组织的演变规律及晶界特征,探讨了不同变形量下晶粒长大的机制及晶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工变形过程改变了液相的分布,使得液相沿晶界向试样表面流动;当变形量在45%~60%时,宏观组织粗大,晶界清晰,晶粒以Ostwald熟化机制长大;当变形量超过75%后,晶界细化并出现不连续晶界,晶粒以合并长大机制为主,遵循位向择优原则;变形过程中改变了晶界的界面能,促使晶界发生迁移和转动,导致弯曲的晶界向其曲率中心方向移动,三叉晶的交角向120°趋近.
2008, 37(5):766-770.
摘要:研究了TiC对金属型铸造ZA104合金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及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TiC对ZA104合金组织的构成没有影响,组织由a-Mg基体、Mg32(Al,Zn)49和Al2Mg5Zn2相组成.但添加TiC可使合金组织细化,并使Mg32(Al,Zn)49相从连续状变为半连续状和/或颗粒状分布,且分布更加弥散均匀.添加0.5%TiC可使金属型铸造ZA104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抗拉性能以及抗蠕变性能提高,对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相变类型也没有影响,但可使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降低和铸造流动性提高.
2008, 37(5):771-774.
摘要:采用小孔法测定了14.5mm厚TC4钛合金平板电子束焊接,研究了电子束焊接和局部热处理集成加工工艺下残余应力的分布,分析了局部热处理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后纵向残余拉应力的分布区间由焊接状态下焊缝中心线两侧距焊缝中心线5mm的区域减小到2mm的区域,纵向残余拉应力峰值同焊接状态相比降低了76%,横向残余压应力峰值降低了65%.电子束局部热处理未扫描的母材区域,残余应力数值同焊接状态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2008, 37(5):779-783.
摘要:从微区角度建立了评定界面剪切强度的理论公式,用有限元方法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此外,分析了钛基复合材料底部脱粘现象的原因以及热残余应力对纤维顶出最大载荷的影响.
2008, 37(5):784-788.
摘要:采用浇注后进行电磁搅拌和在模壳内表面涂孕育剂铝酸钴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晶粒组织细化至95μm、断面等轴晶比例达到99%以上的K417高温合金全铸件.使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晶粒细化对枝晶组织、元素枝晶偏析、析出相和缩松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细化后,晶粒形态由粗大的树枝晶向粒状晶转变.其原因为电磁场和表面孕育剂作用下熔体中结晶核心的增殖和枝晶生长的抑制,其中,增殖结晶核心主要来源于电磁搅拌作用下初生枝晶的动力折断与熔断;电磁搅拌和表面孕育剂相结合实现的晶粒细化可以大幅减轻铸件中的枝晶偏析和缩松,并使γ'相、MC型碳化物和(γ γ')共晶的形态和分布得到明显改善.
2008, 37(5):794-797.
摘要:研究了高温合金GH163在850℃至室温不同气氛环境下的热震行为.比较了热震前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高温合金在氩气(Ar/1.00×105Pa)气氛中热震后,其弹性模量、拉伸强度与断面收缩率分别降低了2%、10%和2%,拉伸断裂方式是韧性断裂;在氧气与氩气混合气氛(O2/0.16 Ar/0.84)×105Pa中热震后,其弹性模量、拉伸强度与断面收缩率分别降低了3%、17%和 25%,拉伸断裂方式是脆性断裂.晶粒粗化和沿晶氧化导致高温合金在氧气与氩气混合气氛中的抗热震性能低于在氩气中的抗热震性能.
2008, 37(5):798-802.
摘要: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M951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影响该合金塑韧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经1050℃,4h,AC处理后,合金的强度较铸态有所降低,但塑性得到较大改善;采用1220℃,4h,AC 870℃,24h,AC处理后,合金强度大为提高,但塑性明显降低:经1220℃,4h,AC 1050℃,4h,AC 870℃,24h,AC处理后合金综合性能最佳.高温时效处理对提高合金塑性非常有利,并对γ相尺寸和正方度的调整均有显著影响.
2008, 37(5):803-807.
摘要:研究了Al对TiV0.8-xCr1.2Alx(x=0、0.05、0.1、0.15、0.2)合金的结构与贮氢性能的影响.XRD、PCT等测试研究表明:TiV0.8-xCr1.2Alx合金均为单相bcc结构,铸态时主相为树枝状晶组织;随着Al含量由0增加到6.67 at%,合金的晶格常数变大,吸氢量和放氢量减小,氢化物标准生成焓变与生成熵变增大.放氢的平台压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TiV0.75Cr1.2Al0.05合金最大吸氢量达3.887%(质量分数),有效吸氢量达2.288%.
2008, 37(5):808-811.
摘要:研究了(TiZr0.35)(V0.5Mn1.1-xCr0.4Nix)(x=0.7~1.0)贮氢合金的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XRD及SEM分析表明:合金主要由具有六方结构的C14型Laves相和TiNi基第二相组成,随着Ni含量x的增加,合金晶胞体积逐渐变小,C14型Laves主相含量逐渐增多.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x的增加,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改善;合金的贮氢容量随着Ni替代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当x=0.9时,达到最大电化学容量404mAh/g.
2008, 37(5):812-815.
摘要:对铍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晶粒长大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铍晶粒长大,铍中杂质(BeO,Be2C)在晶界聚集,对晶粒长大有阻碍作用,促使晶粒长大趋势发生改变;铍晶粒长大动力学表明:晶粒生长指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热处理温度为900、1050和1200 K下的晶粒长大激活能为40985J/mol,并建立了相应的晶粒长大动力学方程.
2008, 37(5):816-818.
摘要: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IC10合金基体上制备出厚度为30μm的NiCrAlYSi涂层,研究NiCrAlYSi涂层对IC10合金拉伸、持久、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C10合金沉积NiCrAlYSi涂层后,在980℃,200MPa高温持久寿命与IC10合金相当,在900℃的高温抗拉伸强度σb、屈服强度σ0.2、延伸率δ和面缩率ψ与基体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室温抗拉伸强度σb.屈服强度σ0.2与基体相比稍有下降,在800℃,447MPa疲劳寿命与基体合金相当,即IC10合金沉积NiCrAlYSi涂层后,对IC10合金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满足使用要求.
2008, 37(5):819-822.
摘要:以云母(001)晶面和玻璃片为衬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制VO2薄膜.利用XRD,AFM,FTIR等手段分析了不同衬底上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云母表面VO22薄膜常温下呈单一的(011)取向,而玻璃表面VO2薄膜呈现(100)和(011)2种取向,单一(011)晶体取向的OV2薄膜表现出更好的光学开关性能.还分析了VO2薄膜的晶体取向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
2008, 37(5):823-826.
摘要:采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Zr65CU12.5Ni10AI7.5Ag5非晶合金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利用DSC对合金晶化过程实时监控,在加热到不同温度随炉冷却退火后对样品进行TEM分析,观察其不同阶段的微观结构变化,揭示其晶化特征.结果发现:Zr65Cu12.5Ni10Al7.5Ag5急冷合金晶化过程分为3段.初期晶化相为二十面体准晶I相,在I相与非晶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成分差异,准晶相相比于非晶基底略富Zr贫Cu;初期二十面体准晶相形核密度高生长迅速,通过消耗非晶相紧密堆积生长:晶化第1阶段结束后仍有残余非晶相存在.
2008, 37(5):827-830.
摘要: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锡镍合金Ni2Sn和LiNi2Sn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负极材料Ni2Sn在脱嵌锂后,大量的镍原子将以团聚形式游离出来缓冲体积膨胀,体积膨胀率为8.418%,同时部分镍原子与锡原子形成较强共价键稳定基体骨架,抑制体积效应从而提高循环性能.这与实验规律一致.
2008, 37(5):835-839.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电接触复合材料,研究石墨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石墨含量的增多,电刷的电压降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石墨成分相同的复合材料电刷,负刷的电压降始终大于正刷,且正负电刷的电压降的变化趋势相同,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2008, 37(5):840-843.
摘要:HfC与TaC在热压过程中易生成HfC 4TaC固溶体,为了预报该固溶体的宏观性能,采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其价电子结构进行分析,并与TaC、HfC基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4TaC HfC固溶体中,Ta的杂阶保持不变,而Hf、C原子的杂阶略有变化;在4HfC TaC固溶体中,Hf、C原子的杂阶保持不变,而Ta原子的杂阶剧烈变化.2种固溶体的价电子结构与宏观性能均在HfC与TaC基体之间,并分别接近对应的基体.4种材料的硬度、强度、结合能、熔点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HfC、4HfC TaC、4TaC HfC、TaC.从能量与熔点角度分析,HfC与TaC接触时容易生成4TaC HfC固溶体,而4HfC TaC固溶体就难以生成.
2008, 37(5):844-847.
摘要:采用Rockwell压痕测试和SEM、DSC技术研究了铸态和退火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的剪切带和焓变特征.样品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等温退火,DSC放热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不断减少,这表明自由体积不断减少.对压痕周围剪切带形态的观察表明,退火样品中被激活的剪切带减少,剪切带之间的夹角2θ不断变化,铸态大约为88°,经过633K保温1h减小为79°.由Mohr-Coulomb准则可知,通过测量2θ可以确定压力敏感因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原子间相互摩擦的作用加剧,导致压力敏感因子增加.
冯建情 , 周廉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徐晓燕 , 陈绍楷 , 张翠萍 , 熊晓梅 , 刘国庆
2008, 37(5):851-853.
摘要:采用粉末熔化工艺(PMP)制备YBa2Cu3O7-x先驱粉末.研究了在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和保温时间对其相成分的影响,并对粉末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仪原位研究了400°C/h和6000°C/h的加热速率对先驱粉末加热到包晶分解温度过程中的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加热速率为400°C/h时,先驱粉末会形成YBa2Cu3O7-x相;加熟速率为6000°C/h时,则不会有YBa2Cu3O7-x相生成.通过研究不同保温时间对粉末熔化工艺先驱粉末的影响,得出YBa2Cu3O7-x相的形成区间,其结果有助于控制粉末熔化工艺的参数和理解工艺的本质.
2008, 37(5):864-868.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K403镍基高温合金的铸态组织和不同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不同固溶和时效处理对K403合金组织、抗拉强度、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过1140,1180℃不完全固溶处理后,组织为大小2种尺寸的γ'相;经过1210℃完全固溶处理后空冷,均匀析出0.2μm的γ'相.时效后,合金抗拉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经1190℃,4 h,AC 940℃,16 h,AC处理,合金获得最佳的抗拉强度和硬度.经1190℃,4 h,AC 980℃,16 h,AC处理,γ'相长大到0.6μm,导致合金硬度相对下降.
2008, 37(5):869-873.
摘要:采用区熔定向凝固方法,制备<110>取向Tb0.36Dy0.64(Fe0.85Co0.15)2合金棒.用管式炉,在1000℃进行4h的均匀化处理;沿垂直合金棒轴向,在240kA]m中进行磁场退火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对合金取向、显微组织和磁致伸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处理和磁场退火处理均不改变合金轴向择优取向;均匀化处理后,网状富稀土相球状聚集,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磁致伸缩,"跳跃"效应增强;磁场退火处理后,合金在无预压力下的磁致伸缩显著提高,而"跳跃"效应减弱.
2008, 37(5):874-877.
摘要: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然后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Nb-Cr系多元合金的母合金锭,在超高温高真空热处理炉上进行了1250℃,24h;1350℃,24h和1450℃,24h的高温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电弧熔炼态组织和热处理后组织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电弧熔炼态组织由树枝晶的Nbss基体和枝晶间均匀分布的Laves相Cr2(Nb,Ti,Hf)块组成;热处理后,组织细化,Nbss树枝晶全部转变为等轴晶组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组织更加细化,组成相中Cr化物相含量增加.
2008, 37(5):878-882.
摘要: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法制备了母合金锭,分别在1400、1450、1500和1550℃下保温24h进行了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组织仍然由(Nb,Ti)ss和(Nb,Ti)5Si3相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大块六边形和板条状硅化物逐渐融解破碎成细小硅化物;共晶团中的片状(Nb,Ti)5Si3也逐渐球化和细化.经1450℃,24h热处理后,球化成颗粒状(Nb, Ti)5Si3的平均粒径最小,约为5μm.经1500℃,24h热处理后,组织有轻微的粗化现象,并且有孔洞出现.热处理后,颗粒状(Nb,Ti)5Si3中的Ti含量增加,而Nb含量减少.1450℃,24h是比较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易斌 , 陈小华 , 徐海洋 , 陈传盛 , Yi Bin , Chen Xiaohua , Xü Haiyang , Chen Chuangsheng
2008, 37(5):883-886.
摘要:利用混合酸和氨水对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纯化和表面改性,然后研究了纳米氧化锡包覆碳纳米管.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混合酸纯化和氨水改性后,碳纳米管表面拥有丰富的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电子显微图像显示,通过回流和煅烧处理能够将纳米氧化锡包覆在碳纳米管的表面上.
2008, 37(5):887-890.
摘要:研究了微量元素C对Ni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微合金化后的NiAl合金组织由单相NiAl组成,随着C含量的增加,横向晶粒尺寸变小.适量的C能够导致多晶NiAl合金的硬度和屈服强度降低,即产生了合金软化的现象.
2008, 37(5):891-895.
摘要:在氨基乙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法沉积出Co-La薄膜,分别研究了pH、沉积电位对镀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pH=4.5时随沉积电位负移,镀层中La含量先增后减;当沉积电位为–1.050V(vs.SCE),镀液pH值从4.05至4.90变化时,镀层中La含量增大。循环伏安实验证实:Co-La沉积属诱导共沉积。采用XRD研究了镀层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镀态镀层含有Co(hcp)相和非晶相,700℃热处理后晶化为Co-La(fcc)固溶体和Co13La合金相。电化学实验表明,Co-La电极比纯Co电极具有更好的析氢电催化活性。Co-La薄膜具有优异的硬磁性能。
2008, 37(5):900-904.
摘要:采用稀土气相扩渗法通过固-气界面反应以Keggin结构的K6[SiCoW11O39(H2O)]·13H2O为前驱体进行稀土气相扩渗.经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表明:前驱体扩渗前后XRD衍射峰明显不同,扩渗后产物已无Keggin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生成了新的四方结构化合物K0.57La0.0062WO3和K0.59Ce0.0014WO3.DTA-TG分析表明:在空气气氛中,K0.57La0.0062WO3于600℃开始分解.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K0.57La0.0062WO3电导率最高为2.03S-cm-1,K0.59Ce0.0014WO3电导率最高为0.0834 S·cm-1.
2008, 37(5):905-908.
摘要:反应体系中引入强还原剂水合肼,通过反应条件抑制置换反应,使银氨溶液优先发生液相还原反应,制备了与原铜粉粒径和形貌大致相同的铜-银双金属粉.敏化、活化处理过程中采用新的活化剂AgNO3取代传统的PdCl2,经济可行又避免引入新的杂质.采用XRD,SEM,EDX等检测方法对预处理后铜粉和包覆双金属粉的晶相组成及含量、铜-银双金属粉形貌、表面包覆层相组成及含量以及整个包覆过程的机理加以研究.研究表明:水合肼还原法经过3次包覆后,铜粉表面形成连续的银膜,克服了置换反应消耗过多的铜粉、制备的铜银双金属粉呈胶状不易洗涤、干燥后易于结块等不足.
刘世斌 , 王秀光 , 李一兵 , 郝晓刚 , 张忠林 , 段东红 , 孙彦平
2008, 37(5):909-913.
摘要: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碳载的Pt-Ru-Ho电催化剂,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测定催化剂的甲醇电氧化活性,用XRD、EDS和XPS表征电催化剂的物性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和价态形式.结果表明,电催化剂中Pt,Ru,H0 3种元素以合金的形式存在,在合金表面有HoO存在,合金微粒粒径为3.5 nm,比表面积为73.3 m2.g-1;掺杂适量稀土金属Ho对Pt-Ru合金的活性有明显影响,其中原子比为npt:nRu:nHo=1:1:0.2时,Pt-Ru-Ho/C中Ho的含量较为适宜,电催剂的Tafel常数α减小,反应活化能低于Pt-Ru/C,为28.4 kJ·mol-1,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Ru/C,但Ho含量过高Pt-Ru-Ho/C的活性低于Pt-Ru/C:Pt-Ru-Ho0 .2/C甲醇的反应级数为0.17级.
张金伟 , 刁训刚 , 马荣 , 张鲁玉 , 王怀义 , 武哲 , 舒远杰
2008, 37(5):914-917.
摘要: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ZAO薄膜和WO3薄膜,PAMPSS-Li 作为离子储存层和离子导电层,ZAO薄膜作为对电极,制备成ZAO/WO3/PAMPS/ZAO电致变色器件.运用XRD、SEM、可见分光光度计、伏安特征曲线分别对薄膜的晶体结构、成分、微观表面形貌、透射光谱特性及电致变色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了WO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MPS-Li 离子胶体是一种很好的离子储存层和离子导电层.实验中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在可见光范围内着色态和褪色态平均透光率差值高达50%以上.
2008, 37(5):918-921.
摘要:以N2、O2作载气,采用催化增强化学气相沉积(CECVO)法,于250~300℃和减压/常压下制得沉积于聚酰亚胺(PI)上的Pt,Pd/Pt和Pt/Pd金属双层薄膜.当使用Pd(hfac)2和Pt(COD)Me2为前驱体,在同一反应器内共沉积时只有Pt被沉积(钯配合物起催化剂作用),金属铂、钯顺序沉积可形成双层膜.经XPS和SEM分析了所得沉积膜的表面结构与相组成.结果表明:所有沉积层与PI衬底的粘附性能良好;沉积速率为70~80nm/h,钯、铂粒径分别为100nm和100~150nm.
2008, 37(5):922-925.
摘要: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生长了Yb:KY(WO4)2新型激光晶体.在900℃经24h烧结合成Yb:KYW多晶粉料,在600℃烧结18~20h合成助溶剂K2W2O7.通过对晶体生长习性的分析,选用b向晶体做籽晶,在相变温度下生长低温相Yb:KYW晶体.经热重-差热分析,确定晶体熔点为1045℃,相变温度为1010℃.经XRD分析,验证所生长的晶体为低温相单斜晶系Yb:KYW.
2008, 37(5):931-935.
摘要:综述了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研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主要的非晶合金体系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并从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形成的成分与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和稳定存在的机制.较全面地列出并介绍了目前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特色,并总结了非晶合金的性能特征和应用现状.
2008, 37(5):936-940.
摘要:综述了Li3V2(PO4)3、LiVPO4F、VOPO4、LiVOPO4、VBO3等,在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钒的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电池材料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并对新材料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