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8(8):1317-1320.
摘要:采用热-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法研究激光熔透焊接Ti6Al4V合金的残余应力,并采用小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以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有限元计算时,建立了以焊缝形貌尺寸为参数的统一锥形热源模型来模拟不同热输入时的焊接温度场,并讨论了边界条件和有限元网格大小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焊缝轮廓尺寸作为热源参数能准确模拟焊缝横截面轮廓;钛合金激光熔透焊接的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梯度陡;在焊件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分布趋势不同,采用小孔法测量的残余应力分布和计算的焊接件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相似。
2009, 38(8):1321-1324.
摘要:利用考虑界面反应层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界面反应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有限元预测得出,界面剪切强度随着界面反应增强而增大。并且,建立了界面反应层厚度和界面剪切强度的关系式。
2009, 38(8):1325-1327.
摘要:研究了退火时间对Dy0.5Fe60Pt39.5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热磁曲线的测量获得了软磁相和硬磁相的居里温度。实验表明:由于退火时间的增长,合金中的短程有序度增加,使无序的面心立方相并不是真正的无序相。合金的矫顽力和剩磁比都是退火时间的函数,最佳的热处理条件是在600 °C退火5 h。根据合金相转变和微结构的变化对磁性能的结果进行了解释。
2009, 38(8):1328-1332.
摘要:通过PCT(pressure-content-temperature)设备研究催化剂Ti和 LaCl3对NaAlH4和LiAlH4储氢性能的影响。NaAlH4和LiAlH4掺杂LaCl3比掺杂Ti的放氢性能有明显提高。在吸氢性能的研究中发现,在第1个吸氢循环中,掺杂3 mol% LaCl3的NaAlH4试样的放氢温度明显降低。此外,LaCl3的摩尔含量对NaAlH4的放氢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LaCl3含量的增加,NaAlH4的放氢量和放氢速率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减少。其中
2009, 38(8):1333-1337.
摘要:运用SEM、XRD和EPMA等分析方法对自蔓延高温合成钴基Stellite 6合金与连续铸造态钴基合金HS111的微观组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制备的钴基Stellite 6合金与连续铸造态的钴基合金HS111的微观组织结构相似,但连铸HS111中的碳化物种类比较单一且均匀。
2009, 38(8):1338-1342.
摘要: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900~1150 ℃,应变速率为0.001~10 s-1的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根据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该合金的热变形特征,计算了α+β区域的平均变形激活能为799 kJ/mol,β区域平均变形激活能为105 kJ/mol。并根据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加工图,分析了加工图中的高功率耗散区和流变失稳区,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变形机制。观察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温度范围为900~980 ℃,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0.
2009, 38(8):1348-1352.
摘要:利用成分为Cn+(30 mol%)和H+(70 mol%),加速电压为250 kV,脉冲宽度为70 ns,束流密度为100 A/cm2的强流脉冲离子束(high intensity pulsed ion beam-HIPIB)辐照DZ4镍基高温合金,辐照次数分别为5、10和15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辐照前后合金表层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原始样品比较,辐照不同次数后的样品最表面都产生了一层晶粒度为5~10 nm的多晶层,它是由DZ4合金中各元素的单质相组成的。在距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不存
2009, 38(8):1353-1357.
摘要:对Sn-3.5Ag-2Bi-0.7Cu无铅焊料在温度为50~100 ℃,应力为16.7~43.2 MPa条件下的压入蠕变性能进行研究。得到压入蠕变的应力指数n=3.181、蠕变激活能Q=59.189 kJ/mol、材料的结构常数A=0.423。获得Sn-3.5Ag-2Bi-0.7Cu无铅焊料稳态压入蠕变速率本构方程:=0.423σ3.181exp(–59189/RT)。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加,Sn-3.5Ag-2Bi-0.7Cu无铅焊料的压入蠕变速率明显增加,蠕变后Ag3Sn、Cu6Sn5相明显变粗变短。A
2009, 38(8):1358-1362.
摘要: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钼金属在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温度为900~1450 ℃条件下的热变形性能,建立了基于流变应力的钼金属热变形的本构方程。综合考虑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根据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了钼金属的热加工图,并利用加工图确定了热变形时的流变失稳区,分析了不同区域钼金属的高温变形特征。
2009, 38(8):1363-1367.
摘要:研究了镁合金AZ31经过预钙吸附和阳极氧化预处理后,在Hank's溶液、Ca(NO3)2和NH4H2PO4混合溶液(简称Ca-P溶液)中制备Ca-P基生物陶瓷涂层的可能性。利用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涂层的化学成分和相组成。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在Hank's溶液中均不能沉积得到涂层。而在Ca-P溶液中浸泡48 h后,镁合金表面均沉积了Ca-P涂层。其结晶产物主要为透钙磷石(CaHPO4·2H2O)和少量的Ca(H2PO4)2。预钙吸附处理后镁合金表面形成钙的形核点,在Ca-P溶液中
2009, 38(8):1368-1372.
摘要:在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i43Al5Nb0.03Y合金进行压缩变形实验,温度范围为1050~1200 ℃,应变速率范围为10-3~10-1 s-1,获得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对热变形组织进行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于1200 ℃的条件下,材料的锻后组织为残余层片和再结晶晶粒的混合组织,而温度达到1200 ℃时,材料锻后得到完全再结晶组织;在实验所涉及的温度及应变速率范围内,Ti43Al5Nb0.03Y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γ相中的滑移和孪生,其流变软化机制主要为γ相动态再结晶以及少量的γ相中的回复;该合
杨桂玲 , 李星国 , 李 楠 , 韩 飞 , 杨晓民 , 谢 镭
2009, 38(8):1373-1377.
摘要: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CuxBy合金和非晶态Mg50Ni50储氢合金。用同样的方法以CuxBy对非晶态Mg50Ni50合金进行表面修饰。探索了不同组成的CuxBy合金、同一组成不同比例(质量比,下同)的修饰对Mg50Ni50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CuxBy合金对Mg50Ni50合金的表面修饰,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Mg50Ni50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同一组成不同比例的修饰,对Mg50Ni50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改性效果差异较大。当Mg50Ni50:Cu0..9B0.1=5:1时,初始放电
2009, 38(8):1378-1381.
摘要: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Gd1-xVx (x=0.01,0.03,0.05,0.07,0.09)系列合金。研究发现:Gd1-xVx合金完全保持了纯Gd的六方型晶体结构,其在居里温度附近的磁特性符合二级相变规律;合金居里温度比纯Gd低1~2 K,并且随x的增加变化很小;在低磁场下Gd1-xVx合金具有较大的磁熵变、绝热温变以及较宽的ΔSM-T 曲线峰,并且所有样品的相对制冷能力都明显优于纯Gd。
2009, 38(8):1382-1385.
摘要:采用超声辐射条件下的反相共沉淀法制备CO加氢合成低碳醇用CuCo催化剂,研究稀土助剂Ce对CuCo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N2吸附等温线和程序升温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的加入使催化剂材料晶粒细化,显著改善样品的还原性能,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合成醇活性位的形成,因而明显改善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
2009, 38(8):1386-1389.
摘要:钛与烤瓷结合强度的不足制约了临床上钛瓷修复体的应用,本研究尝试引入低弹性模量钛合金烤瓷的概念,并用力学计算方法对金瓷界面承受剪切、中部弯曲载荷等破坏条件予以模拟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低弹性模量钛合金在承受剪切作用力时界面应力水平低于纯钛6%以上,在承受中部弯曲载荷条件下低弹性模量钛合金需要增加金属基底厚度(>2 mm)才能获得较好的刚度和应力分布,在临床条件下可以满足这一厚度要求。
2009, 38(8):1390-1393.
摘要: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研究TA15合金不同温度退火后晶界取向差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00 ℃退火处理有少量小角晶界转化为大角晶界;退火温度提高到950 ℃,大角晶界分数大幅度增加;小角晶界转化为大角晶界的平均激活能为151.4 kJ/mol,等于α钛的自扩散激活能,说明了小角晶界向大角晶界转变是由钛原子的自扩散控制;TEM观察结果表明,800 ℃退火处理后亚晶界变为具有六方网络的位错网络,950 ℃退火处理则得到大量的等轴晶。
2009, 38(8):1394-1397.
摘要:在考察Al2O3(95%Al2O3瓷和Al2O3单晶)的W-Y2O3金属化工艺的基础上,制备Al2O3单晶/Pd/Nb的高温钎焊接头,分析Al2O3的W-Y2O3金属化和Al2O3 /Nb的Pd钎焊机制。结果表明:在Al2O3基体和金属化层界面附近存在Y元素的偏聚行为,同时伴随着Al含量的下降。这是由于金属化过程中陶瓷/金属化层界面新生固相产物扩散的结果,且其扩散主要为朝金属化层方向。高温钎焊过程中,金属化层中的W元素和金属Nb扩散进入几乎整个Pd焊料层,这使得在Nb/Pd界面附近及焊料层内形成脆性固溶体
2009, 38(8):1398-1401.
摘要:向Ag-Cu-Ti合金中加入TiN颗粒组成复合钎料。在加热温度920 ℃和保温时间5 min的工艺下进行立方氮化硼(CBN)磨粒与45#钢基体的连接实验。运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TiN颗粒、Ag-Cu-Ti合金、CBN磨粒和钢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加入的TiN颗粒在结合剂层中分布均匀、致密,且显著细化了结合剂层(复合钎料层)显微组织,提高了结合剂层的显微硬度;加入TiN颗粒后仍可确保结合剂层与钢基体之间的良好结合;复合钎料对CBN磨粒有好的润湿性,TiN
2009, 38(8):1402-1405.
摘要:研究了表面镀金膜的K424合金在热处理前后红外发射率的变化和变化机制。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后基体金属元素扩散到金膜中,并主要形成了Cr在Au中的固溶体—Au0.7Cr0.3。EDXS分析表明,粗糙表面镀金膜的试样在热处理后,表面主要形成了基体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而抛光表面镀金膜的试样,其表面仍为金膜。通过SR5000光谱辐射计量仪测量合金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合金的表面状态和热处理对红外发射率均有较大影响。
2009, 38(8):1406-1409.
摘要:评价了经化学和仿生改性后的4种钛试样的矿化性能。4种表面改性层分别为:锐钛矿纳米管(N),微/纳米结构(MN),纳米管表面接枝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NR),微/纳米结构表面接枝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MNR)。结果显示,表面矿化沉积物是羟基磷灰石,同样条件下,试样的诱导矿化能力依次是MNR﹥MN﹥NR﹥N。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并接枝多肽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
2009, 38(8):1410-1413.
摘要: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Fe68Ni1Al5Ga2P9.65B4.6Si3C6.75非晶薄带。用XRD、DSC研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合金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均具有动力学效应,其晶化类型为初晶型和随后的共晶型反应。用Kissinger法计算得到的Eg、Ex、Ep1、Ep2分别为703、373、446、723 kJ/mol,Eg远大于Ex,表明该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2009, 38(8):1414-1417.
摘要:在室温条件下用正旋压工艺对一种管状亚共析U-Nb合金施加减薄率为15%的变形。然后分别在700、655和600 ℃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采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和XRD研究了冷旋压及不同温度退火引起的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冷旋压变形通过机械破碎使原始组织得到细化。700 ℃退火后得到棒状珠光体组织,655 ℃退火得到层片状珠光体组织,600 ℃退火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
2009, 38(8):1418-1421.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具有连续胞状强化结构的致密Ta-W-Hf合金材料,通过压缩试验研究了这种高强度材料的塑性变形特征,以了解其进一步变形加工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连续胞状结构强化Ta-W-Hf材料与传统熔炼加工材的压缩变形特征没有大的区别,各试样均可承受50%以上的冷压缩变形,而无宏观裂纹产生。试样的硬度随着压缩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高温退火试样的硬度增量远大于热等静压试样,故其具有更大的形变强化容量。
2009, 38(8):1422-1425.
摘要:研究了铸态Mg97Zn1Y2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和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行为,并与AZ91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室温下AZ91合金的屈服强度要高于Mg97Zn1Y2合金,但高温下Mg97Zn1Y2合金较AZ91合金表现出更好的热强性,当温度超过150 ℃时,AZ91合金的屈服强度急剧下降,Mg97Zn1Y2合金则下降较少。Mg97Zn1Y2合金由轻微磨损向严重磨损的转变点明显滞后于AZ91合金,相同载荷范围内Mg97Zn1Y2合金磨损表面的温升要低于AZ91合金,其原因是Mg97Zn1Y2合金中的金
2009, 38(8):1426-1428.
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研究了掺杂Co元素对Ni-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能态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阐明了Co对马氏体相变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随Co含量增加,更多的Co3d-Mn3d杂化取代了Ni3d-Mn3d杂化,使母相稳定性提高,马氏体相变温度降低。Co的加入对Ni-Mn-Ga-Co母相的自旋向上能态密度几乎没有影响,但明显改变自旋向下能态密度。
2009, 38(8):1429-1431.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XRD)、正电子湮没技术(PAT)-多普勒展宽谱,研究Zr41Ti14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及其过冷液相区结构自由体积周围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原始制备的Zr41Ti14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其结构自由体积周围主要富集Zr原子,在过冷液相区(T=400 ℃)等温退火后,在该合金结构自由体积周围探测到Zr、Ti和Be原子。
2009, 38(8):1441-1445.
摘要:对定向凝固过程中Ti-47Al合金与氧化铝、氧化锆和石墨坩埚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凝固组织观察发现,TiAl合金与氧化铝坩埚之间的界面反应较为严重,在凝固组织中形成了大量氧化铝夹杂;TiAl合金与氧化锆坩埚的界面反应仅发生在试样表面,但该坩埚在高温下不稳定,并在试棒表面形成一层无法剥离的粘结层;石墨坩埚中的C元素改变了原有TiAl合金的凝固路径,生成了棒状的γ-TiAl相。
2009, 38(8):1446-1449.
摘要:通过柠檬酸螯合法合成BaHfO3:Ce3+纳米粉体。采用TG-DTA、XRD、SEM等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度仪分析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CA:EG=1:3的条件下得到干凝胶前驱体,经1050 ℃煅烧2 h,合成出结晶度高、近似球形、粒径尺寸约为40 nm的BaHfO3:Ce3+纳米粉体。Ce3+掺杂浓度为0.9 mol%的BaHfO3:Ce3+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相对强度最大。激发光谱有两个较宽的谱带,发光峰值分别在393和445 nm波长处最大。样品在393和445 nm的
2009, 38(8):1450-1453.
摘要:采用粉末热等静压(HIP)+等温锻造(IF)的复合工艺制备TC17粉末钛合金,并分析研究工艺过程中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粒度<104 μm的雾化TC17合金粉末经热等静压后,合金成分均匀,显微组织为细针状的魏氏组织,室温抗拉强度为1210 MPa、延伸率仅为4%;经高低温慢速等温锻造后,合金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99.9%),显微组织中的原始β晶粒得到完全破碎,获得了细小的等轴晶粒;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大量等轴α相均匀地弥散分布于β转变基体上,α相尺寸很小,约1~2 μm。最终粉末合金室温抗拉强度为
2009, 38(8):1454-1457.
摘要:以N-甲基咪唑和溴代正丁烷为起始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并对所合成的离子液体做了红外光谱表征。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利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纳米金。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TEM)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金以链状为主。离子液体在纳米金制备过程中不仅起到了溶剂作用,还起到了修饰剂的作用。
2009, 38(8):1462-1466.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X)及Instron电液伺服疲劳拉伸试验机,对SnAgCu系无铅钎料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钎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Ce的添加显著地延长了Sn3Ag2.8Cu钎焊接头在室温下的蠕变断裂寿命,Sn3Ag2.8Cu-0.1Ce钎焊接头的蠕变断裂寿命超过Sn3Ag2.8Cu钎料的9倍;同时,使Sn3Ag2.8Cu合金的延伸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伸长率达到15.7%;Sn3Ag2.8Cu-0.1Ce与铜基板的扩散层厚度比Sn37Pb厚,但是比S
2009, 38(8):1467-1471.
摘要:采用不同电磁场施加方式和半连续铸造制备Φ200 mm AZ31镁合金锭坯。研究电磁场施加方式对AZ31锭坯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直接水冷半连铸锭坯相比,单感应线圈通电(LFEC)或两组感应线圈同时通电(LFEVC)来铸造锭坯时,组织细化,第二相(β-Mg17Al12)变得细小弥散,锭坯横截面边部与中心部位晶粒大小差别明显降低,LFEVC铸造的锭坯比LFEC铸造的更为明显;两种电磁场施加方式均有利于主合金元素在锭坯中均匀分布,宏观偏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抑制;两种电磁场施加方式均有利于锭坯的
2009, 38(8):1484-1486.
摘要:提出了制备γ-TiAl/Ti合金复合板材的技术思想。采用包套轧制技术在1150 ℃轧制出厚度为3 mm的Ti-43Al- 9V-0.3Y/Ti-6Al-4V复合板材,其中Ti-43Al-9V-0.3Y合金层的厚度约为2.3 mm,Ti-6Al-4V合金层的厚度约为0.7 mm。复合板材的总变形量为80%。包套轧制后板材外形完整、无应力开裂。分析表明,复合板材的界面相主要由α2-Ti3Al构成。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i-6Al-4V合金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板材室温下的抗拉强度、延伸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009, 38(8):1487-1489.
摘要: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流动载体,研究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Pt(Ⅳ)的传输行为;考察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分散相中HCl浓度以及料液相酸度对Pt(Ⅳ)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为140:60;用HCl作为解析剂,解析液HCl浓度为7.0 mol/L;料液相盐酸浓度为0.5 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Pt(Ⅳ)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在最佳传输条件下,Pt(Ⅳ)起始浓度为1.0×10-
2009, 38(8):1490-1494.
摘要:研究了Ti-1300合金经不同温度固溶+缓慢升温时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之上和之下固溶+随炉升温时效处理后合金发生了不同的相变,对应的拉伸性能也有很大的不同。Ti-1300合金在相变点之上固溶处理后缓慢升温到500 ℃时效处理发生β→ω转变,试样强度很高,而塑性很差。Ti-1300合金在相变点之下固溶处理+随炉升温时效处理发生β→α转变,试样经随炉升温到570 ℃时效处理后的抗拉强度为1430 MPa,而延伸率也达到8%。
2009, 38(8):1501-1504.
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氢能作为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而被广泛研究,其中氢的储运问题成为氢能应用的关键。含Al–H键络合物储氢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储氢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储氢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其它一些金属-铝氢化物等含Al–H键络合物储氢材料的成分、制备、晶体结构以及储氢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