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3(6):1531-1536.
摘要:首先概述了L10-FePt纳米颗粒的普遍制备方法,然后重点总结了降低其相转变温度和直接合成这两个方面的典型实验方法,并回顾了L10-FePt纳米颗粒结构、磁性能与自组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1, 50(8):2823-2830.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200420
摘要:为了研究Al对铁素体耐热钢相变与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在已有合金T92的成分基础上进行Al元素的添加及改性添加剂Ni的调整制备出了新型高铝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了不同含量Al元素的加入及热处理工艺下铁素体耐热钢相变温度与淬火组织晶粒尺寸、硬度及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平衡相变点随着Al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实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大,Ac1和Ac3温度越高;钢中添加的Al、Ni元素总量在2.4 wt %时,淬火后的奥氏体晶粒尺寸最小,且硬度最大;在650 ℃环境下,钢中添加3 wt %Al比添加1 wt %Al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强;在750 ℃环境下,钢中所含改性添加剂Ni起到了一定的作用,Al-Ni比越大,钢便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氧化性。
2020, 49(4):1325-1330.DOI: 10.12442/j.issn.1002-185X.sg20190086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辅助水热法制备了硼掺杂纳米二氧化钒(VO2)粉体,探究了双氧水(H2O2)浓度、水热时间、退火温度、不同硼掺杂剂、硼掺杂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硼掺杂纳米VO2(M)粉体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硼掺杂纳米VO2粉体的结构、形貌和相变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2O2浓度为15%,水热时间为72 h,退火温度为600 ℃,硼掺杂剂为硼酸、硼掺杂量≤10%为较优合成工艺条件;所制备出的硼掺杂纳米VO2粉体尺寸约为100 nm,形貌呈珊瑚状;硼原子成功替代了VO2(M)晶格中的钒原子,当实际掺杂量为0.6 at.%时,相变温度降低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