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49(4):1227-1234.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181299
摘要:对三种不同初始晶粒度的锻态GH720Li合金的等温热变形组织演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于ASTM 6.5级的晶粒度是最终获得均匀细小热变形晶粒组织的关键临界初始组织条件,而初始ASTM 10级以上晶粒度合金具有较宽的热加工窗口。初始晶粒度对流变行为的影响非常明显,晶粒组织越粗大,合金的流变抗力越大。初始ASTM 3级合金热变形时不连续和连续动态再结晶都发挥重要作用,初始ASTM 6.5级合金热变形时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为主,初始ASTM 10级合金热变形时除了动态再结晶,超塑性变形机制也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确定了初始ASTM 6.5和ASTM 10级晶粒度的合金获得均匀细晶组织的热加工区间。
2024, 53(9):2555-2564.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230456
摘要:采用真空感应(VIM)+电渣重熔(ESR )+真空自耗(VAR)三联冶炼制备的GH4710合金铸锭经挤压获得棒材。在Gleeble1500试验机上开展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了三联铸锭挤压态GH4710合金在温度1050~1150 ℃,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且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明显减小。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合金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同时建立了考虑应变影响的Arrhenius本构模型来精确描述合金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的依赖关系。最后以动态材料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合金热加工图,结合显微组织分析,明确了合金流变失稳特征为不均匀显微组织,确定了合金最佳锻造工艺参数范围为1050 ℃≤T≤1100 ℃、0.01 s-1≤ ≤0.1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