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
摘要:在 Mo—0.5Ti 合金板材生产中,板面有时出现亮条,影响产品质量。出现板面亮条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以我厂几年来积累的钼合金板材生产经验为基础,从金相研究入手,探讨了“表面亮条”的本质。一、板面亮条的出现生产 Mo—0.5Ti 合金板材,经过如下工序,即高纯钼条和纯钛片组成电极,由真空自耗电弧炉焙炼成园锭→表面车光后,在焕气保护下加热至1450~1600℃挤压成棒→煤气保护下再结晶退火之后,表面喷砂→煤气保护下加热至1350℃~1450℃锻造成板坯→
2016, 45(1):71-74.
摘要:4043铝合金焊丝熔化后流动性良好,焊后不易产生结晶裂纹,广泛适用于6000系铝合金的焊接。使用4043铝合金焊丝在材料表面堆焊,可以修复部分材料表面出现划伤与磨损。本研究中,使用4043铝合金焊丝,配合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进行表面堆焊实验,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及耐磨性测试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Si含量及热处理工艺对焊后堆焊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焊丝中Si含量可以增加共晶硅颗粒的数量。而热处理可以有效球化共晶硅颗粒,显著提高堆焊层的耐磨性。
2021, 50(1):129-137.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200396
摘要:本文研究了添加Mn对双辊铸轧6061铝合金铸轧板中富铁相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热力学模拟、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分析6061铸轧板中富铁相转变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利用室温拉伸实验机测试铸轧板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ω(Mn)=0.36 wt.%时6061铸轧板中富铁相完全由针状β-Al5FeSi相转变为颗粒状α-Al12(FeMn)3Si相,当ω(Mn)=0.54 wt.%时板材内部出现大量无规则块状与花瓣状α-Al15(FeMn)3Si2相聚集,从而显著改善了铸轧板中富铁相形貌;当ω(Mn)=0.36 wt.%时,6061铸轧板力学性能最佳,此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95.93 MPa、170.36 MPa和17.96%。
2015, 44(3):708-712.
摘要:采用铜箔/90W-5Ni-5Co(质量分数,%)混合粉末/镍箔复合中间层,在加压5 MPa、连接温度1120 ℃、保温60 min的工艺条件下,对纯钨(W)和0Cr13Al钢进行了连接。利用SEM、EDS、电子万能试验机及水淬热震实验等手段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组织、成分分布、断口特征、力学性能及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连接接头由钨母材、Cu-Ni-Co合金层、钨基高密度合金层、镍层、钢母材5部分组成。接头中的钨基高密度合金层由90W-5Ni-5Co混合粉末固相烧结生成,其Ni-Co粘结相和钨颗粒相冶金结合且分布均匀。钨基高密度合金层与钨母材以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机制实现了良好结合。接头剪切强度达到286 MPa,断裂均发生在钨基高密度合金层/镍层结合区域,断口形貌呈现为韧性断裂。经过60次700 ℃至室温的水淬热震测试,接头无裂纹出现。
2019, 48(4):1213-1219.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170784
摘要:主要采用变进给试验法,开展了正弦变进给高效铣削Ti40阻燃钛合金试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正弦变进给变化幅度、变化周期及进给步持续时间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进给变化幅度为11.72%,变化周期为120s,进给步持续时间为5s时,刀具耐用度相比传统铣削,增长幅度最高可达33%。变进给铣削Ti40阻燃钛合金改变了刀具磨损的形态和机理,主要表现是增大前刀面与切屑的接触面积,改变月牙洼磨损的位置,同时减小月牙洼磨损的深度和磨损速率,增强铣削中刀具切削刃强度,从而提高了刀具耐用度。
2020, 49(11):3692-3701.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191011
摘要:文主要是研究温轧对双辊铸轧6061铝合金板材进行处理,观察不同温轧温度及累积压下量对铸轧板材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仪和万能拉伸机等设备,观察了铸轧板材及温轧板材的显微组织,获得了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铸轧6061合金中主要含有耐热相Al0.7Fe3Si0.3、Al9Fe0.84Mn2.16Si及少量强化相Mg2Si。合金中第二相随温轧道次的递增逐渐由网格状、片状转变为沿轧制方向的线条状,最终变为细小的颗粒状。经过温轧后,产生新的析出相Al0.5Fe3Si0.5且Mg2Si析出相增多。铸轧板材温轧后,硬度随压下量的增大呈线性递增,且当温轧温度为370℃时,硬度曲线斜率最大为2.42114。此时细小的AlFeSi类析出相及Mg2Si强化相均匀弥散分布于合金中,板材的硬度最大,可达84.28 HV,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09.34 MPa、79.09 MPa和20.11%。
2020, 49(12):4055-4063.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190970
摘要:本文采用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设备研究了微量Ti元素对7050铝合金铸轧薄板裂纹形成的影响规律和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微量的Ti可以显著细化铸轧板的晶粒组织,改变晶粒生长方式,改善合金的流动性,使铸轧组织更加致密,消除合金内局部应力集中,抑制铸轧裂纹出现。而且,适量Ti元素还可以缩短铸轧7050铝合金的固液相线区间,减小晶核凝固前沿温度梯度,有效抑制成分偏析,从而降低晶界低熔点化合物数量,减少粗大第二相的产生,从而大幅增强铸轧铝合金的抗热裂能力。当7050铸轧板中Ti含量达到0.2%时,Ti对铸轧板裂纹的抑制作用最佳,而过量的Ti元素会聚集形成大块的含Ti脆性相,反而破坏组织的致密性,促进裂纹的萌生。
2020, 49(12):4064-4071.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200298
摘要:本文研究了五种不同Zn含量的铸轧Al-Zn-Mg-Cu合金(3.5 wt %,5 wt %,6.5 wt %,8 wt %和10 wt %,分别标记为Zn3.5,Zn5,Zn6.5,Zn8和Zn10)的宏观裂纹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Zn含量由10 wt %减少至5 wt %时,铸轧条带的宏观裂纹数量明显降低;但当Zn含量由5 wt %减少至3.5 wt %时,裂纹数量减少十分有限。铸轧条带显微组织从表层到中心呈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随着Zn含量的增加,铸轧板中心低熔点共晶相偏聚带变宽,粗大非平衡共晶相数量增多,偏析加重。在高Zn含量(10 wt %)的铸轧条带组织中有明显的孔洞存在。
2021, 50(7):2358-2365.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200826
摘要:利用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脉冲激光-气体钨极电弧(GTA)混合焊接新型双热源模型,分析了焊缝沿线选定点的温度分布,研究了激光脉冲参数和电弧电流对熔池形貌的影响。工艺参数对熔池深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激光激励电流>电弧电流>激光脉冲宽度>激光脉冲频率;工艺参数对熔池宽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为:电弧电流>激光脉冲宽度或激光激励电流>激光脉冲频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激光诱导电弧焊接镁合金熔池形貌数据库体系,通过复合热源参数的分级调控,以实现对熔池形貌的精准控制。利用T形焊接熔池来验证熔池形貌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控形的准确度高至95.1%。
2021, 50(3):1026-1031.DOI: 10.12442/j.issn.1002-185X.20200325
摘要:将Co3O4、Li2CO3、Mg(OH)2和Y2O3按一定化学计量比称取并混合均匀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iCo1-x-yMgxYyO2正极材料并探究了Mg-Y共掺杂对钴酸锂高电压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别表征其晶体结构和形貌。LiCo1-x-yMgxYyO2正极材料高电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选择Mg掺杂量为0.2wt%下,当Y掺杂量的质量百分数为0.10%wt时,在3.0-4.6V电压范围内0.5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212.3mAh/g,循环5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96.28%。4C大倍率下,未掺杂Y元素样品容量保持率为54.92%,相比之下Y掺杂后容量保持率提高为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