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41(5).
摘要:采用三电极体系对La3 离子在0.01mol/L LaCl3-0.1mol/L LiCl-EMIMBF4离子液体电化学还原制备金属镧的电极过程进行了研究。循环伏安法结合恒电位电解法研究结果表明La3 离子的电化学还原是不可逆过程,还原步骤为一次完成La3 3e-→La。计时电流法结合恒电位电解法研究表明La3 离子的还原过程受到扩散控制,传递系数和扩散系数分别为0.0492和(1.07-1.19)?0-6 cm2/s。
2010, 39(1):6-9.
摘要:以(NH4)6Mo7O24·2H2O和CuSO4·5H2O (Mo:Cu=60:40,质量比,下同)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制备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再经过氢还原得到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0±5) °C,pH 值为(5.1±0.1), 陈化时间为(8±1) h;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粒度为20 nm;氢还原温度为650 °C,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粒度小于100 nm。
2005, 34(1):28-32.
摘要:采用化学镀镍、镀钴、机械混合以及球磨几种方法对Zr-Ti系贮氢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XRD结果表明,随着镀镍量的增加,合金越趋向微晶化;球磨时间越长,合金的衍射峰更加弥散化,充放电试验结果表明,当镀镍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贮氢合金在60mA.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容量比未处理的合金高出130mAh.g^-1,经过6次~8次循环完全活化,最大放电容量可达400mAh.g^-1,随着镀镍量的增加,抗自放电能力增加;当镀钴量为5%时,贮氢合金在60mA.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容量比未处理的合金高出40mAh.g^-1,经过7次~9次循环完全活化,最大放电容量可达390mAh.g^-1,但随着镀钴量的增加,初始容量上升较快,但放电容量在减少;而机械混合仅提高初始容量,对最大放电容量没有改善;球磨不仅改善贮氢合金的活化性能,并且其最大放电容量可达450mAh.g^-1。
2021, 50(1):95-101.DOI: 10.12442/j.issn.1002-185X.E20190113
摘要:Al-Cu合金ZL205A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堆积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在增材过程中产生有毒的氧化镉。本论文以Sn替换Cd,通过金相、SEM、EDS、TEM及拉伸试验,考察堆积体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ZL205A合金堆积体进行对比。结果发现,Al-Cu-Sn合金堆积体表面平整,呈现出银白色光泽,Sn元素的烧损率为5.9%。WAAM Al-Cu-Sn合金堆积体直接堆积态晶粒细小、均匀,晶粒尺寸约为30μm,小于ZL205A合金堆积体的晶粒尺寸,主要析出相在晶内和晶界上均匀分布。T6热处理后,θ相完全固溶到Al基体中,在晶界上均匀分布着复熔T相和Sn与Al2Cu的细小共生相,TEM显示晶内弥散分布大量的θ,相。T6热处理后,Al-Cu-Sn合金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493Mpa;屈服强度:434Mpa;延伸率:9.5%。该合金在WAAM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0, 39(1):169-172.
摘要:以自制的高纯硫酸镁和由氨水、氢氧化钠组成的复合碱液为原料制备高纯纳米氢氧化镁粉体。考察几种关键因素对镁沉淀率和产物平均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Mg2+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镁沉淀率提高,产物平均粒度先降低后提高;延长反应时间和陈化时间,镁沉淀率和产物平均粒度都提高;提高搅拌速度,镁回收率提高不大,但产物平均粒度减小。当Mg2+初始浓度2.0 mol×L-1,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900 r×min-1,陈化时间90 min时,Mg沉淀率为95.4 %,得到的氢氧化镁粉体为六方片状颗粒,粒度在50~140 nm,且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纯度很高。
2008, 37(3):460-463.
摘要:用NH4OH 把H2WO4转化成(NH4)2WO4,再以CuSO4水溶液和(NH4)2WO4水溶液为反应物,用NH4OH和H2SO4调节pH值,进行W-Cu (70 g: 30 g)共沉淀反应,考察了pH值对W-Cu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理论计算了pH值对W-Cu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的回收率随pH值增大而提高,pH值大于6.0时,Cu的回收率有下降的趋势; W的回收率随pH值增大而降低;当pH值为5.2时,W和Cu的回收率相等,且只有一个相等点,此时两者的回收率大于99%,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
2012, 41(4):599-602.
摘要:采用三电极体系对La3+离子在0.01 mol/L LaCl3-0.1 mol/L LiCl-EMIMBF4离子液体电化学还原制备金属镧的电极过程进行了研究。循环伏安法结合恒电位电解法研究结果表明:La3+离子的电化学还原是不可逆过程,还原步骤为一次完成La3++3e-→La。计时电流法结合恒电位电解法研究表明:La3+离子的还原过程受到扩散控制,传递系数和扩散系数分别为0.0492和 (1.07~1.19)×10-6 cm2/s
2012, 41(5):881-884.
摘要:研究室温下Pt电极上Dy3+离子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EMIMBF4) 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结合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位法研究结果表明,Dy3+离子的电化学还原是不可逆过程,还原为一步完成,即Dy3++3e-→Dy。计时电流法结合恒电位电解研究表明,Dy3+离子的还原过程受扩散控制。测得浓度0.01 mol/L的 Dy3+离子在0.1 mol/L LiCl-EMIMBF4离子液体中的传递系数、扩散系数分别为0.176和 (4.87-5.04)×10-10 cm2/s。SEM和XRD分析表明,金属镝颗粒直径为几百纳米。
2012, 41(5):885-889.
摘要:利用不同升温速率的差热-热重分析 (DTA-TG) 研究纳米Eu0.12Y1.78La0.10O3-δ荧光粉的合成动力学。研究表明,纳米Eu0.12Y1.78La0.10O3-δ荧光粉的前驱体为六方相Y(OH)3,利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得到前驱体2个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699.40、362.81 kJ·mol-1。用Kissinger法确定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确定纳米Eu0.12Y1.78La0.10O3-δ荧光粉2个合成阶段的反应速率方程分别为dα/dt=1.94×1046e-84120/T(1-α)1.17;dα/dt= 5.89×1020e-43640/T(1-α)1.14。
2005, 34(6):966-969.
摘要:以H2WO4和CuSO4·H2O(W:Cu=70g:30g)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W-Cu化合物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pH值5.0-5.2,陈化时间8h±1h。设计了封闭循环氢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在600℃下还原得到W和Cu混合均匀的复合粉。其粒径小于70nm。